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1名30歲的林姓男子應近幾週排便時感覺肛門疼痛,馬桶內及衛生紙上發現有血,懷疑自己得了痔瘡,去藥局買了痔瘡軟膏,擦了好幾週不但未見效,反而還引起肛門周遭皮膚濕疹。後經診斷確定該男子的病灶其實是肛裂。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在粉專《大腸直腸外科 陳威佑醫師》表示,這樣的案例不少,因為兩者都是以大便出血、疼痛為主要呈現,但多數人肛門疼痛、出血會直接聯想到痔瘡,忽略肛裂的可能性,造成怎麼治都治不好的窘境。
痔瘡與肛裂的3大區分
1.外觀和位置:痔瘡是肛門內或外的「腫塊」;肛裂是肛門附近的皮膚的「裂口」,通常為狹長型。
2.疼痛及不適感:痔瘡通常會感覺到有「異物感」、「腫脹感」,有些痔瘡未必會疼痛,有些則是搔癢伴隨黏液;肛裂則是有傷口「撕裂」、「灼熱」的感覺,特別是排便期間和排便後,可能持續數小時疼痛。
3.出血情形:肛裂通常會在排便時伴隨著劇烈疼痛出血;痔瘡的出血則未必會感到疼痛,可能為無痛出血,但痔瘡不一定在排便時才會出血,有時蹲下或走路太久也會。
治療方法
●痔瘡治療:可使用金縷梅、類固醇、氧化鋅等藥膏、藥物治療;橡皮筋結紮;較嚴重者可採用雷射、冷凝等手術治療。
●肛裂治療:可使用軟便劑、硝酸甘油等外用藥膏、鈣離子通道阻斷劑等口服藥物。肛裂通常不需要手術,但若是症狀持續兩個月以上的慢性肛裂就需要手術介入,如內括約肌切開術、肛裂切除術、肛門推進皮瓣手術等。
●相同治療方式:攝取足夠纖維和水分、坐浴15分鐘、排便不要太久或過度用力。
陳威佑指出,若不是太嚴重的痔瘡或肛裂,一般不需要動用到手術,通常可以透過改善生活習慣逐漸好轉,但如果一周內無好轉或症狀惡化,建議儘早就醫。痔瘡和肛裂有許多症狀重疊,患者也可能兩者同時都有,讓病灶更加難以判斷,加上肛門部位自己比較難查看清楚,最快又準確的方式還是建議直接診所走一趟,讓專業醫師解決「疑難」治好「雜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