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寒流來襲,尤其是長時間待在潮濕環境者,更容易產生「凍瘡」。皮膚科醫師蔡文騫指出,冬天預防凍傷要注意手腳耳朵等暴露處皮膚的保暖,如果冬天要長時間碰水,或襪子手套會潮濕的人要特別小心凍瘡,應注意保暖並保持乾燥,避免影響血流,儘量不要穿過緊的襪子手套、避免吸菸等,才不會被凍瘡困擾。
蔡文騫在臉書專頁「皮膚專科x詩人作家x狸貓爸爸」發文分享過往出國經驗,當時處於韓國首爾,零下14°C的低溫環境,冷風宛如刀割,產生輕微凍傷變化,皮膚乾燥,指頭末端跟關節處發紅,有些地方又血管收縮變白,脫屑龜裂,伴隨一些灼癢跟痛(見下圖)。
蔡文騫提醒,台灣很少降到冰點以下,所以比較常見的是另一種凍傷形式:「凍瘡」。凍瘡在10度甚至15度以下就可能出現,通常還要加上長時間待在潮濕的環境,像冬天還到水田、魚塭裡工作的人最常見。特別是手指關節處,容易出現紅紫發腫,甚至水泡,伴隨癢、痛症狀,這和不正常的血管收縮擴張有關。治療上包括溫和回溫、外用藥物減少發炎跟照顧傷口,口服消炎藥或血管擴張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