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過去骨科常見病症,如媽媽手、網球肘、關節炎等,若是較嚴重的情況可能需要傳統手術治療,但恢復時間長、傷口大、癒合時間較久。台中光田醫院骨科醫師嚴可倫分享,現在透過PRP增生療法,使用患者自身血小板來促進組織修復再生,是另一種更安全且有效解決疼痛的選擇。他也整理了常見問答,包含適應症、注意事項、多久見效。
嚴可倫在臉書專頁「有溫度的嘮叨 台中光田骨科 嚴可倫醫師 脊椎關節骨鬆專業 - 骨筋中外」發文指出,PRP(Platelet Rich Plasma)又被稱為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是利用患者自身的血液,離心後取出富含生長因子的血小板,並透過超音波導引精準注射至患者受傷部位,具有促進組織修復再生、改善發炎反應,以及加速傷口癒合的功能。
PRP注射常用於與軟骨、肌鍵韌帶、關節相關的修復,如退化性關節炎、足底筋膜炎、五十肩等。它可以有效減輕疼痛和發炎,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關節功能。
嚴可倫說明,PRP注射是使用患者自身的血液,因此安全性較高。然而在注射後仍可能會出現一些痠脹感,可以透過適度的冰敷來減緩不適,腫脹消退之後轉為熱敷,切記要盡量避免劇烈運動,並建議不要服用含有「消炎」成分的止痛藥,以免抵銷其療效,通常都會開立普拿疼這類的「純止痛」藥物。
而相較熱療、電療等傳統復健,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改善狀況,嚴可倫說,PRP治療一般而言只需要2-4次的療程就會有明顯的改善的效果,但仍會因個人修復能力與區域有所差異。而組織及功能的完全修復仍需要一段時間與定期追蹤治療,才能獲得最佳的治療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