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郭先生因為長時間專注低頭工作,自覺脖子非常緊繃,而且有時候會出現頭頂空空,綿綿作痛的感受,有時候吹到冷氣,還會產生抽痛型的頭痛,卻又很難明確指出痛點。對此,中醫師邵禹豪分享4穴位:分別為百會穴、風池穴、合谷穴以及手三里。除了可以緩解頭昏、頭痛,也有預防失智功效。
邵禹豪在臉書專頁「中醫師邵禹豪.阿豪醫師」表示,像郭先生這類的朋友常常可以發現後腦杓、肩膀的肌肉非常緊繃,按壓也容易疼痛感,在脈診上也容易發現對應頭部的位置出現異常的脈。原因其實是因為氣血不通暢。對此,分享有助於活化腦部血流、緩解頭部不適的穴位,提供民眾參考。
百會穴:又稱三陽五會,為百神所會,穴位在頭頂正中央,具有升提氣血的功能,並能開竅醒腦、安神明目,是中風、失智症、失眠、高血壓的常用穴道。
風池穴 :是風邪容易蓄積之處,許多感冒的人此處都會特別緊繃,穴位在後腦杓枕骨下方的凹窩 ,左右各有一穴,具有清利頭目的效果,是頭痛、眼病、睡眠障礙、高血壓的常用穴道,有醫學報告指出針刺本穴能夠顯著提高大腦血流。
合谷穴:又名虎口,穴位顧名思義在兩手虎口處 ,具有疏散風邪與開竅的效果,許多頭面部的問題舉凡感冒、顏面麻痺、頭痛、牙痛、失智症都能使用此穴治療,而根據日本的研究,使用本穴與手三里穴並透過電流刺激,具有提高大腦前額葉與顳葉血流的效果,並進一步預防與改善失智症。
手三里穴:穴位在手肘下三指寬 ,常用於治療肩膊痛、中風偏癱、腸胃疾病,按壓此穴通常會有明顯的痠脹感。
邵禹豪說明,除了按摩穴位外,臨床上在處理腦部循環的問題,仍要針對五臟六腑的盛衰調整遣方用藥,若是本身氣血較弱的病患,單用穴位按摩無法緩解時,仍建議配合中藥調理或針灸治療,方能取得更為滿意的療效。
邵禹豪也分享臨床經驗,通常他會採用針藥並用,透過顏面針灸與現代頭皮針的理論,針對個別病患安排適合的穴位組合,並透過脈診辨別五臟六腑的偏衰,透過中藥予以糾正,更能打到病根,緩解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