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1名女子因同事說自己太瘦可能有肌少症,便跑到健身房重訓1個月,手肘外側疼痛,人一博愛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評估為網球肘,並指50歲以下肌少症不太常見,可透過SARC-F問卷評估法、小腿圍法檢定是否有肌少症問題。
李炎諭在臉書專頁「李炎諭醫師的復健聊天室」發文指出,患者在做完檢查、評估及衛教後,建議她可做健保復健,如效果太慢,再協助安排震波跟增生治療。至於她所擔心的肌少症,李炎諭表示,一般50歲以下不太常見,且肌少症診斷有一定標準,包含SARC-F跟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的小腿圍法,切勿自己嚇自己。
SARC-F 問卷評估法
總計分數≧4分,即可能有肌少症風險。
●肌力:拿起或搬動4.5公斤的東西會困難嗎?
分數:沒有困難-0分;有一些困難-1分;很困難/無法完成-2分。
●步行輔助:走過一個房間距離會困難嗎?
分數:沒有困難-0分;有一些困難-1分;很困難/需使用步行工具/無法完成-2分。
●椅子起身:從椅子或床上起身會感到困難嗎?
分數:沒有困難-0分;有一些困難-1分;很困難/沒有他人幫助無法完成-2分。
●爬樓梯:走上10個階梯會感到困難嗎?
分數:沒有困難-0分;有一些困難-1分;很困難/無法完成-2分。
●跌倒:過去1年中跌倒過幾次?
分數:沒有跌倒過-0分;1~3次-1分;4次或以上-2分。
腿圍法
坐椅子上,腳踩地板,膝關節呈90度,測量左小腿最粗的部分,50歲以上,男性小腿圍<34公分、女性小腿圍<33公分,即可能有肌少症風險。
李炎諭提醒,預防肌少症建議每天攝取大於1.0-1.2公克/每公斤體重的蛋白質;但大量的研究都顯示單純補充蛋白質是不夠的,必須要有運動的刺激才會長肌肉。針對長輩運動,建議結合有氧運動、阻力訓練、柔軟度與平衡運動。
●有氧運動(快走、慢跑、爬山、自行車、游泳、桌球等):每週3-5次,需做到稍微吃力、微喘的程度,每次30-60分鐘。
●阻力訓練(臥推、深蹲、划船、硬舉):每週≧2天,需做到稍微吃力、微喘的程度,8-10個主要肌群,3組各重複12次。
●柔軟度(伸展):每週≧2天,每個關節伸展到有點繃,每次30-60秒。
●平衡運動(太極拳、防跌訓練、姿態轉換訓練等):研究顯示結合生活,如園藝、通勤、做家事、遛狗的運動一樣會帶來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