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衛福部最新統計,今年7月1日至30日熱傷害已達850人次,超越去年7月的775人次。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今日召開記者會提醒利尿劑、甲狀腺補充劑等特定藥物,可能增加中暑機率,且挑選防曬產品並非係數越高越好,更值得注意的是,使用防曬乳與防蚊液要間隔15分鐘,以免產生不適症狀。
藥師公會中藥發展委員會主委黃世勳表示,有些藥物會提高中暑發生機率,例如利尿劑會增加脫水風險;甲狀腺補充劑會刺激新陳代謝、增加身體熱量產生;血管收縮劑如抗偏頭痛藥物,會促進血管收縮,進而影響流汗的散熱作用。此外,何首烏、白芥子可能引發高熱。因此,民眾要特別注意。
藥師公會中藥發展委員會副主委王儀絜則指出,防曬產品係數不是越高越好,要視自己的皮膚狀況而定。一般來說,紫外線UVA會造成曬黑、老化,適用的防曬產品係數以PA+、PA++、PA+++標示,每多1個「+」代表多1倍防曬時間;紫外線UVB則會造成曬紅、曬傷,適用的防曬產品係數以SPF標示,顯示的係數代表延長曬紅、曬傷的時間倍率,像是SPF 20代表延緩20倍的時間。
在登革熱疫情升溫下,不少民眾需要使用防曬乳與防蚊液,王儀絜提醒,掌握「先防曬再防蚊」的原則,但兩者必須間隔15分鐘以上,以免防曬產品的「二苯甲酮」與防蚊液的「敵避」作用,恐刺激皮膚或產生暈眩。
有時民眾曬傷會使用蘆薈產品,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指出,若是家有栽種蘆薈也可在去除左右兩側的刺後,取出其中的果凍凝膠塗抹至皮膚上,一樣能緩解曬傷的不適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