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氣喘患者,持續的喘息聲可能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你容易喘息胸悶嗎?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林舜穀分享3招來改善。其中,穴位部分,可以透過按壓氣戶穴,來改善長時間喘促與呼吸不順;而食療則可攝取白果,其澀味具有收斂作用,助斂肺定喘且化痰,可治哮喘咳嗽症狀;至於運動,可透過上肢擴胸運動及呬(音同細)字功,來增加肺部容量,減少胸悶與喘息嚴重度。
林舜穀在臉書粉專「林舜穀中醫師談失智照護」發文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氣喘患者,常出現持續性的喘息,尤其在呼氣時更為明顯。喘息聲通常是由氣道狹窄和阻塞引起的氣流限制所導致。而喘息通常是低音的,類似於嗓音低沉的聲音,是因為氣道狹窄和阻塞,通常發生在較大的支氣管和氣道。
林舜穀提到,喘息通常與呼吸困難一起出現,尤其是在活動或劇烈運動時,喘息聲的出現會使呼吸變得更加困難。可以透過以下方法來改善:
●氣戶穴:氣戶穴在鎖骨中點下緣,距前正中線4寸處,有寬胸利氣得效果,能改善長時間喘促與呼吸不順造成的胸悶不暢,並減少呼吸費力的情形。
●白果:白果澀味具有收斂的作用,能夠幫助斂肺定喘,同時也有化痰的作用,可治療哮喘咳嗽症狀。
上肢擴胸運動
●吸氣階段:平躺在床上,雙手舉至胸前、吸氣時讓雙手緩慢向外擴胸直至180度為止。
●吐氣階段:吐氣的同時將雙手慢慢地回到胸前。配合呼吸覆開合持續5至10次。
對此,林舜穀解釋,這個動作可以增加手臂與胸部肌肉的強度,可以使呼吸更加輕鬆,增加肺部容量。
呬字功
●吐氣階段:肩膀放鬆,站直並保持視線前方。接著雙手向前推出,身體下蹲,同時口中發出「呬」的聲音。
●吸氣階段:雙手掌心向內,手指對向,同時手肘也要屈曲,將雙手拉回到胸前,這個動作同時以鼻子吸氣。
林舜穀說,持續這個動作能調理肺臟、補益肺氣,減少胸悶與喘息嚴重度。此外,他提醒,發出「呬」的聲音時,要把上下牙齒對齊,留下一點縫隙,並將舌尖輕輕貼在下牙齒上,讓呼出的氣從牙齒間呼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