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顏宏駿/彰化報導〕彰化縣一名現年45歲的張姓高中教師6年前罹患不明的皮膚病,只要一曬太陽就全身起疹、搔癢,他到住家附近的診所就診,醫師幫他打一針類固醇就立即止癢,該名老師從此離不開類固醇,嚴重時平均一週要打1劑,直到上個月全身無力、嗜睡、吃不下飯、狂嘔吐,卻找不到病因,直到上個月到衛福部彰化醫院掛急診,醫師認為是使用類固醇藥物不當所引起的副作用,經過治療,症狀才緩和下來。
張先生原本體質就較弱,心臟裝有支架,又有青光眼和視網膜剝離,他到彰化醫院掛急診時,告訴醫師,他因為全身不舒服,先後看過心臟科、泌尿科、眼科、免疫風濕科、腎臟科、神經內科,卻越看越嚴重,全身無力、頭部暈眩已無法正常上班。
肝膽腸胃科醫師蔡安順上健保雲端做其就診資料比對,發現張老師經常到住家附近的診所就醫,且動輒施打類固醇,懷疑一切都是類固醇惹的禍。
張先生說,他六年前罹奇怪的皮膚病,只要一曬太陽就全身奇癢難耐,擦任何藥都無效,後來到附近的診所就醫,「一劑見效」,醫師說「這是類固醇」,這一打就是6年。
經蔡安順提醒,張先生想起一個月前到眼科就診,眼科醫師要他暫時停止施打類固醇,後來就全身無力加暈眩和嘔吐的症狀。
蔡安順說,張先生施打的止癢針劑是長效型類固醇,適用1個月施打一次,疑似施打過度後,又驟然停止施打,才引發症狀。
蔡安順表示,類固醇濫用的副作用多,張先生長期過度施打,之前的白內障及青光眼可能因此造成。因為長期過量使用類固醇,造成腎上腺停止分泌糖皮質激素,調控身體電解質等功能被類固醇取代了,被稱為腎上腺機能不全,最近因眼疾突然停用類固醇,電解質因此失衡,鈉離子掉到118 meq/L(正常大於136),達到重度低血鈉,導致乏力、嘔吐、沒食慾,嚴重者甚至會昏迷、休克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