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宮廷劇裡安胎少不了阿膠這味藥,食藥署指出,孕婦在37週前生產,就定義為早產,當出現早產徵兆時,婦產科醫師會適時的使用安胎藥延緩生產時間。目前常見的安胎藥有:乙型受體促效劑、鈣離子阻斷劑、Indomethacin、硫酸鎂、催產素拮抗劑。
食藥署在臉書專頁「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表示,安胎藥物的使用上限為34週的孕婦,主要是利用藥物抑制子宮平滑肌收縮的原理來延後生產,目標是為胎兒爭取48小時的時間,以利投予類固醇來讓胎兒肺部成熟,或增取時間轉到能處理的院所。
常見的安胎藥物
●乙型受體促效劑(β-adrenergic Receptor Agonist):ritodrine,健保有給付安胎藥,但可能透過活化交感神經產生心血管不良反應。
●鈣離子阻斷劑:主要使用nifedipine,使用上也有降血壓的效果。
●Indomethacin:利用抑制前列腺素生成,達到抑制子宮收縮,通常用在較早期的胎兒。使用超過48小時應監測胎兒動脈導管早期閉鎖的狀況。
●硫酸鎂:對於生產時間延長沒有太大效果,但對胎兒的神經可能有保護效果。
●催產素拮抗劑:atosiban,效果與乙型受體促效劑相當,但是副作用卻大大降低,做為第二線用藥,目前健保也已經有條件給付。
食藥署提醒,安胎藥物對於孕婦的身體有著不小的副作用,醫師也會評估孕婦的身體狀況去決定藥物的使用,最終目標就是希望能夠減少孕婦的風險,以及降低早產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