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跑馬拉松是一項熱血又能自我挑戰運動,不過,運動完若感到膝蓋疼痛,則必須多加留意。仁生復健科診所復健專科醫師陳渝仁指出,跑者膝蓋外側疼痛,可能是「髂脛束症候群」,危險因子包括:在不平的地面跑步、跑步步伐過大、跑上下坡等,治療時,應避免膝蓋過度活動。
陳渝仁在臉書粉專「仁仁好醫師-復健專科 陳渝仁醫師」及個人網站發文表示,「髂脛束症候群」是跑者最常見的膝蓋外側疼痛原因,在自行車、三鐵及足球愛好者也很常見。統計上,2-25%的運動愛好者有髂脛束症候群。可能因為運動風氣的盛行,近年來髂脛束症候群的盛行率不斷上升。研究發現,將近50%的自行車愛好者有膝蓋疼痛問題,而其中一半是髂脛束症候群。
髂脛束症候群常見症狀
陳渝仁說明,髂脛束是由闊筋膜張肌及臀大肌構成的緻密筋膜組織,起源於骨盆,由大腿外側延伸到膝蓋外側,最後接在脛骨的外側。髖部的外展、內轉,以及膝蓋的伸直彎曲都跟髂脛束有關,髂脛束跟跑步時膝蓋外側的穩定度關係很大,如果過度使用、膝蓋重複伸直彎曲,造成髂脛束的穩定功能下降,就可能造成髂脛束症候群,
他指出,常見的症狀包括:膝蓋外側疼痛,通常在膝關節外側上方2-3公分處,痛可能往下延伸到脛骨外側,也可能往大腿外側延伸;一開始是跑步踩地時或騎自行車踏下踏板的瞬間疼痛,接下來變成整個運動過程都在持續痛;休息時通常沒有症狀;上下樓梯及由椅子上起身的動作會誘發疼痛。
●髂脛束症候群是過度使用的組織慢性傷害,而不是創傷或是摩擦,以下為髂脛束症候群的危險因子:
●在不平的地面跑步。
●跑步的步伐過大。
●跑上坡及下坡;而跑下坡的風險更高。
●O型腿,跑步或踩踏板都會增加髂脛束的壓力。
●突然增加運動的強度及時間。
●長短腳。
●跑步的累積距離過長,即使是在能力範圍內也會有累積性的傷害。
●有部分患者沒有跑步或騎自行車,但有盤腿坐的習慣,試想盤腿坐的姿勢會給膝蓋外側帶來壓力,長久下來可能會造成髂脛束症候群。
1分鐘判斷是不是髂脛束症候群
陳渝仁表示,想要判斷自己有沒有髂脛束症候群,可以用直接按壓或視擠壓測試等方法評估。
●直接按壓:按壓膝蓋外側、膝關節外緣往近端2-3公分,如果疼痛,就可能是髂脛束症候群。
●擠壓測試:受試者躺著,施測者一手按壓膝關節外緣往近端2-3公分處,一手將膝蓋做被動彎曲伸直動作,如果在膝蓋彎曲30度時誘發疼痛,就可能是髂脛束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