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平時趁著工作之餘,跟朋友相約慢跑、打籃球,不料後來連從椅子起身的動作,都會讓膝蓋內側感到疼痛。仁生復健科診所復健專科醫師陳渝仁指出,這是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會導致膝蓋內側下方疼痛、僵硬,膝蓋過度使用、受外傷、過度運動、退化性膝關節炎都是危險因子。
陳渝仁在臉書粉專「仁仁好醫師-復健專科 陳渝仁醫師」及個人網站發文表示,鵝掌肌腱起源於骨盆,終止在膝關節內側下方約5公分處,由縫匠肌、股薄肌和半腱肌3條肌腱組成,負責膝蓋彎曲、脛骨內轉,因此可以保護膝蓋免於旋轉及外翻的壓力。
鵝掌肌腱滑囊介於鵝掌肌腱及脛骨之間,平時作為緩衝墊,讓肌腱滑動不致直接摩擦骨頭。然而,若過度使用或施力不當,可能造成鵝掌肌腱滑囊炎。由於鵝掌肌腱炎及鵝掌肌腱滑囊炎都會造成膝蓋內側下方的持續疼痛,因此後統稱為「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
陳渝仁指出,據統計約0.7%的人有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若本身有退化性膝關節炎,則有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的機率較高。部分研究顯示,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常合併內側膝關節退化。以下是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的危險因子:
●體重過重。
●過度使用,例如工作反覆蹲下站起、膝蓋彎曲伸直。
●膝蓋受過外傷。
●膝蓋排列不正,例如外翻或內翻。
●過度運動。例如長距離跑步、登山、打籃球超過平常訓練量。
●女性。
●糖尿病。
●退化性膝關節炎鵝掌肌症後群。
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4大症狀
1.膝蓋內側下方疼痛,例如上下樓梯,有時晚上特別疼痛。
2.從坐姿起身或從車子出來很困難。
3.早晨覺得膝蓋內側下方僵硬,持續時間可能大於1個小時。
4.膝蓋內側下方壓了會痛、可能合併局部腫脹。
治療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 減重及避免過度運動
陳渝仁指出,治療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最重要的是減重及改善致病因素,例如過度運動、反覆蹲站等,才能維持治療的效果。其中,治療還可分為藥物治療、物理儀器治療、徒手運動治療以及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
●藥物:短期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
●物理儀器:熱療、電療、雷射光療等儀器可以幫助鵝掌肌腱修復及加強局部循環。
●徒手運動治療:治療師以手法放鬆鵝掌肌腱及膝關節周遭筋膜軟組織,並且以運動治療,目標強化股四頭肌、調整膝蓋角度,以防鵝掌肌腱不當受力。
●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若是超音波發現鵝掌肌腱發炎或是鵝掌肌腱滑囊發炎積水,可以超音波導引將積水抽出,並且將消炎藥物精準注射到病灶;若有組織受傷撕裂,則可使用增生療法注射治療;若合併隱神經壓迫,則會考慮以神經解套術注射,鬆開周邊肌肉筋膜的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