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免疫負債主要發生在嬰幼兒 李秉穎觀察近期5傳染病升溫

2023/02/23 15:35

台大醫師李秉穎(右1)今日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表示,目前觀察發現,免疫負債主要發生於1、2歲的嬰幼兒,以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較明顯,但已經趨緩。(指揮中心提供)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在疫後時代,「免疫負債」深受關注。台大醫師李秉穎今日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表示,目前觀察發現,免疫負債主要發生於1、2歲的嬰幼兒,以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較明顯,但已經趨緩,不過,包含腸病毒、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腺病毒、黴漿菌等近期升溫,只是流行規模未超過疫情前,因此未達免疫負債程度。

近期部分兒科醫師發現不少腸病毒個案,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從春節到228連假有很多社區節慶活動,且開學後本來就有一些傳染病會開始流行,目前主要在社區流行、民眾比較需要注意的是流感、諾羅病毒,以及春天與春夏之交的3至6月,通常是腸病毒好發季節。

羅一鈞提到,腸病毒上週就診為2062人次,高於去年同期,但又低於前年同期,看起來沒有到警戒範圍,只是確實接到一些臨床醫師反映看到腸病毒症狀的小朋友,包含手足口病、嘴巴有小水泡或是指甲脫落等較特別的情形,會密切監測趨勢,所幸在這一波尚未檢測到最具威脅的71型。

李秉穎則認為,最近兒童傳染病持平,2020年至2022年因為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造成很多傳染病未流行,理論上來說,就會累積一些對於很多病毒的易感受族群、沒有發展出免疫力,等到解封時,說不定會突然爆發非常大的流行,就是所謂的「免疫負債」。

李秉穎提到,從事後觀察來看,「免疫負債」主要發生在嬰幼兒族群,像是1、2歲的新生世代,有些傳染病流行規模可能會大於疫情前,目前觀察到的是呼吸道融合病毒,前一陣子有非常多病例,且疫情規模超過疫情前,所幸此病毒並非所有小孩都重症,因此未引起醫療機構過度負擔,最近也趨緩。

不過,李秉穎指出,現在看到其他傳染病相繼出現,不只是腸病毒,還有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腺病毒、黴漿菌,可能與解封有關,但均未有明顯免疫負債現象,也就是說今年看到的流行規模未高於疫情前。

李秉穎提到,近期看到一些腸病毒病例,只是疫情本來就會這樣發展,台灣因為處於亞熱帶,主要在夏天流行的腸病毒,秋冬也會看到部分病例,有時也小流行,但規模通常不會超過夏天那一波。目前對於腸病毒的關注仍以有無中重症發生、今年夏天會不會有一波流行為主,也期待腸病毒71型疫苗可以快點上市使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