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董冠怡/台北報導〕室內戴口罩規定昨起放寬,除了醫療照護、公共運輸等指定場所仍應配戴;有症狀、年長或免疫低下、人潮聚集等特殊情境建議要戴;其餘場所則由民眾自主決定。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公衛專家洪子仁提醒,若有呼吸道等症狀,一定要發揮公德心戴上口罩,避免社區傳播。此外,年齡、慢性病管理不當及未打3劑疫苗是讓致死率偏高的3大因素,可從這方面下手,避免重症與死亡。
洪子仁指出,戴了800多天的口罩,起碼要學到一件事,就是如果有呼吸道、發燒症狀,務必戴上口罩再出門,表現個人公德心之餘,也透過疫情同時建立、培養良好公共衛生習慣,「這才是正本清源地去避免社區傳播的最有效方式!」
洪子仁說,過去防疫重點在於避免被感染,以及感染之後如何處理輕、中、重症,也累積了相當多治療經驗及建立一套SOP,接著要把人力、資源集中在中、重症上,找出感染後可能會進展成重症、死亡的高風險族群,包括長者、慢性病管理不佳、有共病的與未打3劑疫苗,尤其是連1劑都沒打的,鼓勵他們接種,降低發生重症機會、防止重症變死亡。
例如指揮中心最近陸續拜訪各縣市,商討如何提升疫苗接種率,這就是在反映目前看到的現象,並集中火力處理此一問題。另,各縣市紛紛針對長者打疫苗祭出加碼措施等作為,也顯示出現階段的防疫重點。
洪子仁強調,「做好慢性病管理!」有慢性病不是主要問題,重點是有沒有好好管理與照顧。在3大死亡原因中,1個不可控就是年齡,其他2個可控為慢性病照護及打滿3劑疫苗。「慢性病管理得好與不好,已鑄下死亡率高低的背景因素」、「有沒有打完3劑疫苗,已注定被感染後的可能結果」,除了醫療體系要發揮影響力,民眾也要有自覺,從這些方面下手,來避免重症與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