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健康網》多運動防心肌梗塞? 醫示警:宛如雙面刃

2023/02/24 10:45

醫師指出,心肌梗塞除了常見的胸部不舒服,若伴隨其他症狀如冒冷汗、呼吸困難,建議盡快就醫;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擷取自shutterstoc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期,多運動能預防心肌梗塞?前美國芝加哥榮民醫院心臓加護病房主任謝安民表示,運動其實是雙面刃,研究發現,經常運動比不運動的人,心肌梗塞和猝死的機率都要少。但不論是經常或不運動者,在運動時發生心肌梗塞或猝死的風險,都比靜止不動時高。因此建議先從輕微運動開始,再漸漸增加運動量。

發作前恐無徵兆  部分人罹病不自知

中央氣象局指出,強烈大陸冷氣團今午後南下,影響228連假前2天中部以北部整天寒冷、南部早晚也感受寒冷。謝安民在臉書「謝醫師開講」發文指出,心肌梗塞是冠心病急性發作的臨床表現之一,當心血管硬化的病灶破裂,在破裂處引起血栓而阻塞血流時,心肌很快會因缺血壞死,這就是心肌梗塞。許多冠心病患者在心梗發作時,才第1次知道自己有冠心病,有些來不及到達醫院就已病逝,住院後死亡病例以頭1、2天為多。

謝安民強調,時間是治療心肌梗塞最重要的因素,心肌嚴重缺血幾個小時就壞死,腦細胞的存活與否更是以分鐘計算。所以盡早打通阻塞的血管,使心臟可以有效供血給器官,是攸關存活的必要措施。心肌不會再生,所以存活下的病患,如果有足夠數目的心肌已經壞死,會出現心臓衰弱的病況,生活品質會受影響,且有較高的猝死機會。

他補充,除了主要、大條的冠狀血管阻塞,造成大面積心肌缺血,很快地致命之外,還有1個猝死主因是求醫太遲或啓動急救機制太晚。心肌梗塞有可能沒有多少徵兆,也或許有很多徵兆,卻容易被誤解、忽略,不容易與一些和心臟無關的症狀區別。有些病例發作前1小時內有觸發事件,常見如生氣、焦慮、情緒激動和激烈運動。但多數患者發病前,並沒有明顯的觸發事件。

心肌梗塞相關資訊

●年輕人也可能罹患:雖說一般男性在40-45歳(女性55歲)後發作機率增加,不過動脈硬化可以開始得很早,國外解剖研究發現,10幾、20歳就有人有顯著的動脈硬化和狹窄。每個成年人,尢其是有家族心血管病史的人,都要和醫師合作評估患上冠心病的風險有多高。

●觀察身體變化:要懂得了解身體發出的警告,並盡可能清楚如實描述症狀。如心臟缺血的症狀雖然叫「心絞痛」,但實際上往往是沉重或壓力感,而不是真正的痛,也不一定是在胸口或心臓部位,有時會在背部2個肩胛骨之間、手肘或手臂,下巴和喉部也有可能。這些訊息能幫助醫師做出正確診斷。

●心肌梗塞前兆:若發生不舒服症狀的頻率增加,如每週1次增為每天1次;發生後停留越久,不舒服程度增強或有新的不舒服情況,像是以往只有胸部不舒服,現在下頷或手肘也有感覺,以上情況稱為「不穩定心絞痛」,是因為冠狀動脈的病灶變得不穩定了,要趕快求醫。

●不舒服伴隨其他症狀:像是流(冷)汗或顯著呼吸困難。流汗是交感神經在支配,交感神經負責應變緊急事故,動員即意味著身體知覺到顯著壓力,病患中不少有大汗淋漓的症狀。大面積心肌缺血可能導致肺充血或左心壓力驟增,會有呼吸困難或喘不過氣的感覺。如果不舒服伴隨著大量冷汗或呼吸困難,要趕快就醫。

●消化系統不適:延遲就醫的主因之一,誤以為症狀來自消化系統,有時兩者不易區分。不只心絞痛會被誤解為消化不良、胃痛,噁心、嘔吐這類消化系統(包括肝膽)常見的不適,也會發生在心肌梗塞患者身上。不能因類似消化系統的症狀,就認定不是心臓的問題,須仔細分辨。

●運動是兩面刃:研究發現,經常運動比不運動的人,心肌梗塞和猝死的機率都要少。但不論是經常或不運動者,在運動時發生心肌梗塞或猝死的風險,都比靜止不動時高。經常運動的習慣有助維持心血管健康,但若不是經常運動或一段日子不運動的人要開始運動,都要小心。建議從輕微運動開始,漸漸增加運動量。在心情激動、生氣或焦慮時,也要避免激烈運動。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