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客家文化中的待客飲品擂茶,不僅有著濃厚香氣,早期的擂茶,喝完還會有飽足感。農糧署表示,「擂」意指「研磨」,最早是以生茶、生薑和生米為基底,任意搭配鹹食;現在的擂茶,則是以茶葉、芝麻、花生為基底磨成粉,再加入砂糖、特調穀粉,加入熱水或牛奶攪勻撒上米香而成。
農糧署在臉書粉專「鮮享農YA - 農糧署」發文介紹,山城裡的迷人香氣,可以吃飽的茶—擂茶,之所以叫擂茶,是因為「擂」有研磨的意思,將茶葉和雜糧在擂缽中磨成粉後沖泡,相傳於唐代時期會將茶葉做成茶餅,要喝的時候再磨成粉煮滾,磨的形式傳到日本則成了抹茶,在客家族群則發展為擂茶。
農糧署表示,擂茶後來成為招待貴賓時的重要茶品,擂茶傳統稱作三生湯,最早是以生茶、生薑和生米為基底,任意搭配鹹味食材做成填飽肚子的濃稠鹹湯;現在的擂茶則是以茶葉、芝麻、花生為基底磨成粉,再加入砂糖、特調穀粉等,加入熱水或牛奶攪勻後,再撒上米香,逐漸成為現今大眾喜愛的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