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大腸癌15年蟬聯癌症發生首位 醫籲出現8大症狀要警覺

2022/12/29 13:27

若民眾出現8大症狀要注意,可進一步檢查;由左至右依序為林宏鑫醫師、楊純豪醫師、黃聖捷醫師、李姓病友。(記者林惠琴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衛福部國健署今日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連續15年蟬聯國人癌症發生率首位,2020年新發生1萬6829人,較前一年的1萬7302人下降,醫師憂心疫情期間篩檢人數下降,進而造成人數下降,疫後恐出現反撲,提醒若出現8大症狀要注意,可進一步檢查,第一期治癒率可達95%以上,第四期經由接力多種治療模式,也可延長存活期。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院長楊純豪表示,2016至2019年癌症登記顯示,大腸癌確診人數呈現上升,但疫情肆虐的2020年卻呈現下滑,推斷是疫情期間,民眾不敢去醫院、篩檢人數減少,進而未能及早發現一些個案,並不是實質下降,預計疫情趨緩,恢復正常篩檢水準後,新發生人數可能大幅度成長。

楊純豪指出,大腸癌新發生成長原因,主要與飲食西化、精緻化,以及生活習慣改變、家族遺傳病史、民眾健康意識抬頭與篩檢數有關。

楊純豪提醒,若出現腹脹腹痛、血便帶有黏液、排便習慣明顯改變、經常性腹瀉或便秘、大便變細小、重量減輕、貧血、可能摸到腫塊等8大症狀,應該進一步檢查,若為大腸癌,有異狀時,可能已突破第一期。

楊純豪提到,大腸癌第一期病患在手術治療下,治癒率可達95%以上,因此及早診斷、治療很重要。目前國健署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據統計,篩檢陽性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瘜肉、每22人就有1人為大腸癌,但個案高達4成是第一期,是早期發現的重要工具。

針對高風險族群,楊純豪建議,具大腸癌家族史,建議40歲後每5年做1次大腸鏡檢查;有遺傳性非瘜肉性大腸癌患者的民眾,20至25歲起,每2年接受1次大腸鏡檢查;臨床診斷疑似或經基因檢查確診為腺瘤性瘜肉症候群患者,10至12歲起,每1年接受1次大腸鏡檢查。

萬一罹患大腸癌,中華民國大腸直腸癌關懷協會副秘書長、台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聖捷指出,目前可經由手術、放射線、標靶、化學,免疫治療,前三期治癒率平均達7成左右,若是第四期,只要針對基因特性、腫瘤表現正確採取不同模式的接力治療,仍有機會切除腫瘤。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癌關懷協會秘書長、台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宏鑫也進一步提到,以該院的經驗來看,大腸癌晚期轉移高達67%是轉移到肝臟,相對於無處置存活中位數為17.10個月,採取切除合併消融則可達49.93個月。

60歲李先生就是大腸癌第四期患者,並發現轉移到肝臟、肝臟上已有3顆腫瘤,但經過化療搭配標靶接力治療,腫瘤縮小切除,順利移除兩處腫瘤,術後至今已經4年9個月,無復發跡象。他也分享,遇到這事情,難免心情緊張,但按照醫師規劃治療、勇敢面對,每天進步一點點,就會帶來快樂的希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