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旻臻/台中報導〕台中72歲洪姓阿嬤為提高租金,自行粉刷油漆、搬貨,密集勞動1個多月後,腰部痛到爬不了樓梯,原本以為休息幾天就會康復,就醫檢查才發現是骨質疏鬆,導致腰椎第2節壓迫性骨折,經採用灌骨水泥的方式撐開壓迫部位,術後隔天即可下床,讓阿嬤笑說身體健康比錢重要多了。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林琮凱說明,「幫骨頭灌水泥」的通俗說法,正式名稱為「經皮椎體成形術」,是透過即時影像導引例如X光,將穿刺針穿入受壓迫的骨折椎體後,再注入骨水泥化學聚合物,藉此撐起已受損的骨頭,手術時間約1小時,不僅減少疼痛,外表也只會留下1到2個小針孔,相較開刀植入椎體及打骨釘,灌骨水泥的破壞性相對來得較小,患者接受度也比較高。
林琮凱指出,像阿嬤這類因骨質疏鬆導致脊柱前方部位壓迫的案例十分常見,又以停經後的年長婦女佔大多數,一旦發生跌倒或撞擊等意外事故,容易釀成骨折傷害,甚至導致長期臥床在床,生活品質與尊嚴大受影響。
針對骨質疏鬆引起骨折的患者,建議先採取保守治療,包括穿背架固定、服用造骨促進劑或破骨抑制劑以及止痛藥等,同時搭配核心肌群訓練,強化骨架穩定度,避免骨鬆情形繼續惡化,但若上述方式仍難以改善疼痛問題,則會建議注入骨水泥,有效減少患者疼痛,幾乎有9成以上民眾有明顯改善。
林琮凱提醒,今年7月起健保署將「脊椎骨水泥」有條件正式納入健保給付,顯見具有安全性也可減少併發症,估計每名病人最高可省約6.8萬元,全年約4300名患者受惠,但手術仍有極少比例會出現滲漏及感染,術前務必與醫師討論,針對自身的狀況訂定治療計畫,才能順利擺脫痛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