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Omicron變種病毒疫情席捲全球,許多人主張這種新變異株不會重症化,可以當作流感,甚至普通感冒看待。然而部分專家對於COVID-19初期症狀的變化,卻顯得憂心忡忡。英國牛津大學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曾罹患武肺的病人,有機會出現腦部萎縮及腦組織受損,尤其影響負責嗅覺的區域及小腦,且大腦萎縮程度相當於老化了10年,就算是輕症患者,其大腦和思維能力也會受損。
去年英國相關研究也曾得出類似結論,稱武肺患者可能出現「腦部衰老10年」的後遺症,導致智力下降,即使部分患者症狀輕微。但該研究主要是根據受試者在認知能力測試中的表現,而牛津大學這項7日發表於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的最新研究,主要參考實際的腦部掃描結果。
這份經過同儕審查的研究,在Alpha武肺變種病毒肆虐英國期間進行。研究找來785名年齡介乎51至81歲作為對象,他們在疫情爆發前及爆發期間都接受過腦部掃描,當中超過一半人在兩次掃描之間確診武肺。
研究對照384名未曾感染武肺的對象,發現曾感染武肺的對象,整體腦部和灰質(Grey matter)的萎縮比例均較高,尤其是與嗅覺有關連的部位。
例如,曾感染武肺的人其「海馬旁迴」(Parahippocampal gyrus,主要與嗅覺有關連),較未曾受感染的多萎縮了1.8%;小腦也較未曾受感染的人多外萎縮0.8%。這些腦部區域的訊號處理受干擾,可能會導致包括喪失嗅覺在內的症狀。
該研究發現,即使染疫後症狀輕微,輕症患者大腦中控制注意力和組織力的「執行功能惡化」,相當於大腦萎縮了0.2-2%。研究人員在報告中表示:「強而有力的證據表明,武肺病例有大腦相關的異常情況。」
科學家指出,這種影響是否可逆轉,或者會長期存在,還需要進一步的調查。
研究認為,雖然這些後遺症在年紀較大及需要住院的感染者有更明顯影響,但也有其他輕症及無症狀患者出現上述後遺症。
主持研究的牛津大學教授杜奧德(Gwenaëlle Douaud)表示,「腦部就像塑膠,可以在某程度上重新整理及自我修復,即使在長者身上也是如此」,需要後續的腦部掃描,才能斷定腦部萎縮屬於永久性,還是可局部修復的。
其他研究曾發現,一些染疫患者出現所謂的「腦霧」(Brain Fog)現象,意味著在大腦專注力、記憶力和思考理解力方面受損。
研究人員未提及接種武肺疫苗是否對染疫後遺症有任何影響,但英國衛生安全局上月說,審核15項研究後發現,接種疫苗人群出現長期症狀的可能性,比未接種疫苗的人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