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失眠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人類原本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跟隨自然的節奏,但隨著科技發展,人們的作息也轉而跟著科技的節奏導致失眠。睡眠專家指出,透過3個方法訓練大腦,斷開延遲睡眠的連結,有助於在科技時代,安然入睡。
《CNN》報導指出,班納大學醫學中心(Banner-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睡眠醫師 Michael Grandner表示,為了讓睡眠恢復正常作息,我們可以對大腦進行睡眠訓練,也就是每個人希望大腦適應的情況,經過一段時間,大腦就會認為:「這個方式能幫助我入睡。!」
三種訓練方式助好眠
設定起床時間並堅持不懈
褪黑激素是一種由身體產生的激素,可以調節「清醒」和「疲倦」的感受。褪黑激素的產生會因光線而停止,且這種激素的釋放需要定期進行。因此,如果你的就寢時間和起床時間每天或週末發生變化,身體就會不知道要如何反應。因為大腦喜歡規律性和可預測性,雖然我們不能控制何時要感到困倦,但每天在同一時間起床,在醒來後立刻增加光線和運動,可以幫助大腦建立規律。
醒著時不要躺在床上
如果半夜睡不著,不要繼續躺在床上,可能起床過了5分鐘至1小時,就會感到困倦。這項訓練是幫助大腦,避免「慢性失眠」的聯想,以為躺在床上不一定要睡睡覺。若大腦建立「躺到床上就要睡覺」連結,即使需要早點入睡,也不會在床上翻來覆去。
改變對睡眠的態度
很多人認為,睡覺是一天中要做的最後一件事,所以會被功課、家務、工作、追劇延遲。但Grandner表示,睡眠不是一天中所剩時間所做的事,而是一天中最需要的事,為隔天的工作做好準備。如果我們無法停止延遲睡眠的動作,大腦也不會斷開連結,將不利於第二天的生活。
Grandner強調,大多數成年人需要7至8小時的睡眠才能充分休息,若要在7點起床,建議11點要就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