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當親友離世時,旁人常安慰「節哀順變」、「不要一直想,過一段時間就好了!」或是以「不能哭!阿嬤會走不開!」來拒絕抒發負向情緒,心曦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楊雅筑表示,事件發生後,我們能否給自己更多接納與包容?練習用一種慈愛、溫柔去容納與照護我們的悲傷。
楊雅筑在臉書專頁「楊雅筑諮商心理師」分享,面對摯愛的家人離開,讓我們在「告別」時,特別痛苦。緊接著的喪禮、儀式等,因種種因素而卡住我們悲傷的過程,也容易讓悲傷轉變成為「複雜性悲傷」,延長並複雜化了哀悼的歷程。
心裡的傷照護後再包紮
楊雅筑以跑步跌跤為例,傷口破皮又沾滿髒東西,都要先沖洗傷口、消毒之後再包紮,面對悲傷時也該把負向情緒消毒,而非蓋上紗布,下意識忽略我們內心真實的感受,假裝不存在。
學著接納負向情緒
楊雅筑指出,社會文化普遍對負向情緒的不接納,如「哭什麼哭?有什麼好哭的?」、「不准生氣!」,這些話語教我們似乎負向情緒是不好的、不應該存在的,然而習慣把負向情緒壓抑下來,很容易讓我們在面對親友離開時,再次使用這樣的方式來應對。
累積負向情緒易頭痛失眠
楊雅筑表示,負向情緒只能被疏導,不能被壓抑,你的悲傷、不安、痛苦、憂慮、傷心、憤怒,戴上面具壓抑之後,很容易在身體裡累積,甚至被壓抑到潛意識中,於是,許多人特別容易在面對親友離世後,產生許多的身心症狀,例如:頭痛、胃痛、失眠、多夢(藉由潛意識反映出來)。
楊雅筑說明,在生命中失去了一個至親、摯愛時,我們又怎麼可能完全不傷心、痛苦、悲傷、遺憾、不捨呢?容許自己的心「臥床休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