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美洲研究:降雨恐增病毒傳播 中澳結果卻相反

2021/10/24 12:09

醫師表示,地理條件不同導致病毒傳播的模式不盡相同,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才能定論。(資料照,記者叢昌瑾攝)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國內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趨緩,而近日受東北季風影響,各地嚴防大雨或豪雨侵襲。有研究發現,降雨量居然也會影響病毒傳播?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地理條件不同導致病毒傳播的模式不盡相同,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才能定論。

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表示,根據美國研究發現,在18–21度C下,如果濕度相當於每立方米,有13-14克的水量,會增加流感病毒的傳播。因此那些熱帶雨林國家,如果降雨量較高(每月超過150毫米)時,這些地方的流感傳播率也會更高。而根據巴西研究發現,COVID-19病例也隨著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平均每天每英寸的降雨量會增加56例的COVID-19病例;但未發現降雨量增加,與COVID-19死亡有關聯。

黃軒進一步說,不是所有研究結果都是相同的。在一項研究中國30個主要城市的環境的溫度和濕度中發現,濕度升高與COVID-19病例減少之間存在聯繫。據中國研究,該團隊以絕對濕​​度或空氣中的總水量來測量濕度。當每立方米,增加1克(1 g/m3)水量,COVID-19病例就會減少67%。此外,據澳洲新南威爾斯州研究發現,預計相對濕度,如果降低1%,會導致COVID-19病例增加6.11%。提醒在相對濕度較低的時期,應注意COVID-19病例人數會增加。

黃軒表示,緯度與發生率、死亡率、復原和活躍病例,呈正相關,具有統計學意義,而來自伊利諾伊大學教授阿諾列斯認為,環境的溫度,(氣溫和日夜溫差)每增加1度C,和每日確診人數下降是有關的。因此,也許地球的緯度,住的地區不同、地理條件不同,雨量、濕度、溫度幾乎都不同,COVID19或流感病毒的行為模式,也以不盡相同的傳播速度擴散,所以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才能定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