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如果正餐幾乎完全只吃碳水化合物,飯後雖然可感受到飽足感,但過了2-3小時之後,肚子就餓得咕嚕咕嚕叫?營養師表示,餐後2-3小時會出現血糖驟降的現象,是因為在消化時血糖達到巔峰,下降之後會降到比平均值還低,導致饑餓感更強進而攝取過多熱量。
呂孟凡在臉書粉專「營養麵包(呂孟凡營養師)」發文表示,4月發表在期刊《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上的研究發現,在健康人身上,飯後血糖驟降是影響之後的食慾以及熱量攝取的關鍵。研究者讓健康受試者們吃一餐標準化飲食,並交代受試者在餐後的3小時都不能進食,過了3小時後就能自由攝食。介入期間受試者都有配戴連續血糖監測儀,以了解每一位受試者的血糖變化。
呂孟凡說,研究者在統計了所有人的血糖狀況後,發現大約在進食後2-3小時左右,會出現一個血糖下降到比基礎血糖值更低的狀況,而這個狀況就稱為血糖驟降。研究中的6種標準化飲食,每一種飲食都會出現血糖驟降的狀況,但是程度不同。
呂孟凡表示,餐後2至3小時血糖驟降與餐後2至3小時的飢餓感、攝取下一餐的時間間隔、餐後3至4小時的熱量攝取、24小時總熱量攝取都有顯著的相關性。也就是說,飯後2-3小時血糖驟降得越厲害,就會導致飢餓感更強、更快攝取下一餐、飯後3-4小時熱量攝取得更多,24小時的總熱量攝取也越高。
呂孟凡進一步說,會讓飯後血糖上升很快的飲食,有可能在血糖達到顛峰,下降之後,一下子又驟降得比平均值更低,這時候就會感到飢餓,然後就會想要找東西吃。所以她提醒,三餐都非常堅持要搭配足夠的蛋白質以及蔬菜,如果無法攝取到足夠蔬菜的狀況下,至少也要吃到足夠的蛋白質。通常只要蛋白質足夠,就可以有比較長時間的飽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