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一位阿公這兩個月經常找不到東西,先是金錢,後來是房地契,沒多久他找到一個解釋:被大兒子偷走了!於是三天兩頭,一見大兒子就質問,氣起來還會要拿枴杖打人。阿公對其他兒女,尤其是同住的小女兒抱怨,小女兒為大哥辯護,沒想到阿公聽了更生氣的說:「你們都串通好了!」
部立草屯療養院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在臉書分享一張處方箋,表示對於失智症患者的照護,除了開藥以外,非藥物介入與長照也很重要,三者缺一不可。
他說,在為老人家看診時,他會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解他們的生命史,聽他們談談從小到大到老的成長與衰退歷程。因為疾病與症狀只是冰山,底下9成隱而未現的,才是真正影響情緒與行為表現的關鍵,也是照顧介入的寶庫。
以這位阿公為例,其實不到失智程度,但如果是經驗不夠的醫生,就會輕率的認定了。因為阿公重聽嚴重,即使戴了助聽器,依然得靠吼叫才能勉強溝通,一般人吼了幾次就懶了。還好,阿公閱讀能力還不錯!沈政男告訴家屬,建立溝通管道非常重要,否則跟阿公安撫了半天,根本沒聽進去。
阿公的小女兒提出「寫傳記換現金」的獎勵條件,於是沈政男寫了一張字條給阿公,要他寫下自己的傳記,每寫下500字,下次就能領1000元。依他來看,光是寫自傳給一個願意傾聽的醫生看,對阿公來說,就有很強的動力了。
沈政男還是開給阿公一些藥,提醒陪同就醫的二兒子與小女兒,多讓老人家有事情可忙。也提醒他們,阿公是人間國寶,一定要好好珍惜阿公還能溝通與表達的時間,親子多多互動,否則等到阿公繼續退化,不要說不會多疑,恐怕也講不出什麼話了。
●失智症(Dementia)
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它的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