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健康網》腸胃常鬧脾氣? 中醫師教幫助腸胃蠕動小秘訣

2021/06/23 19:02

中醫師分享針灸7種穴位、改善日常飲食和作息,幫助腸胃道蠕動規律;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60歲吳小姐,近一年因為反覆腹痛、腹脹、打嗝、噁心泛酸、大便時秘時瀉甚至排出黏液等症狀,但是大腸鏡檢查無明顯器質性(腸道結構)異常,抽血檢查也無異狀,綜合上述症狀,可能就是腸躁症引起。對此,中醫師分享針灸7種穴位、改善日常飲食和作息,幫助腸胃道蠕動規律。

圓扶原中醫診所中醫師王緯迪在臉書粉專「中醫師 王緯迪」發文指出,腸躁症可分為便秘型、 腹瀉型、腹瀉便秘兼夾型等。透過「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大便可以分為7種類型:第1型乾硬球狀(堅果狀)、第2型凹凸香蕉狀、第3型有裂痕的香蕉狀、第4型表面光滑,長條或香蕉狀、第5型濕軟塊狀(雞塊狀)、第6型鬆散糊狀(地瓜泥)、第7型液體狀(水狀)。此外,以3、4型最為正常,前兩型偏於便祕,後三型偏於腹瀉。

王緯迪說,從中醫觀點來看,腸躁症屬「泄瀉」、「便祕」、「腹痛」等病症範疇,包括肝鬱脾虛、 脾胃虛弱、寒熱夾雜等證型。其中以「肝鬱脾虛」為最主要也最常見者,因為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又要跟上周遭生活加快步調,當無法適度排解調適時,長期籠罩的壓力,使得肝氣不順,肝鬱氣滯,肝氣乘脾,脾失健運,引發腸道對刺激的敏感度增加,誘發症狀發作,因此治療以抑肝扶脾,調理氣機為主,詳細情況還是需要經過辯證,依照個人情況加減。

除了藥物服用之外,王緯迪也分享,搭配針灸如天樞、大橫、氣海、中脘、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等穴位幫助腸胃道蠕動規律。另外,飲食習慣、身心舒壓、規律運動也很重要。

1、飲食習慣

●定食、定量、細嚼慢嚥、不要暴飲暴食,以減輕腸胃負擔。

●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產氣食物,要避免高脂、油膩的食物 。

●可搭配「低FODMAP飲食」,「FODMAP」是指一群「在腸道發酵的短鏈碳水化合物」,這一群特定的碳水化合物在小腸道無法被消化或被吸收,因此滯留在腸道中會發酵產氣,或是會造成過多的水分移動到腸道中,造成脹氣、腹痛、腹瀉、痙孿等症狀。

王緯迪表示,國外研究發現透過低FODMAP飲食,約 50%~80% 的腸躁症患者腹脹、胃腸脹氣、腹瀉等腸胃道敏感症狀獲得改善。

2、身心舒壓

可以執行腹式深呼吸、泡澡或聽音樂來放鬆身心靈,真正的抒壓才是讓腸胃道症狀緩下來的根本之道。

3、規律運動

養成規律運動, 一方面抒壓、放鬆,也可促進腸蠕動,正常排便。

王緯迪提醒,腸躁症雖然沒有特別的病因,但可以透過中藥以及針灸來調整腸胃道蠕動,並搭配飲食與情緒壓力的調整,都是可以獲得不錯的改善成果喔。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