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胰臟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以致初診即晚期,加上易轉移特性所導致的高死亡率,而有「癌王」之稱,不過專家指出,化學治療是胰臟癌目前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許多人害怕化學治療的副作用,但疾病本身帶來的疼痛感其實是遠大於化學治療的;目前最新的治療趨勢是「三明治療法」可提胰臟癌患者的存活率。
好發於50-60歲中年族群 留心黃疸、上腹痛、體重減輕
台灣胰臟醫學會理事長暨桃園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葉大森表示,胰臟癌好發於50-60歲的中年族群,因早期症狀不明顯,除非癌長在胰臟頭部造成黃疸,否則早期症狀不明顯,難以發現,直到晚期出現背痛、上腹痛等症狀,患者可能會到其他科別求診,最後因體重減輕、症狀浮現就醫,才被診斷出罹患胰臟癌。
手術前後輔助性化療 最新治療趨勢
葉大森表示,化學治療跟開刀是胰臟癌最主要的治療方式,8成5的晚期胰臟癌以化學治療為主,而1成5能開刀的病人在手術後也都得做輔助性治療。現在與國際指引同步的最新治療趨勢是「三明治療法」,意指晚期胰臟癌手術前後都做輔助性化療:先做化療縮小腫瘤再去開刀,再接續化療預防復發,病人的存活率會比純粹做化學治療,或是一開始就開刀來得好。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暨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宗指出,胰臟癌因惡化程度高加上高度轉移的特性,多以全身性的療法為主,包含化學治療、標靶治療以及免疫治療,雖然選擇多元,但化學治療目前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
別怕化療副作用 疾病帶來的疼痛更難受
陳立宗指出,許多人對於化學治療的印象過於負面,但疾病本身帶來的疼痛感其實是遠大於化學治療的,在台灣轉移性胰臟癌的病人的中位存活期大約10至12個月,局部晚期的患者則有可能透過治療延緩復發,將生命延長至一年半甚至兩年,雖然早期診斷的機會不高,但化療能夠明顯改善癌症症狀,近年藥物副作用的狀況也減少許多,病患的生活品質能夠有相對應的提升,鼓勵患者應積極接受正規治療,而非選擇逃避。
晚期胰臟癌患者遵守醫囑 爭取7年伴兒長大成家
台北榮民總醫院胰臟癌團隊召集人李重賓教授指出,有一名58歲的男病患7年前確診為胰臟癌第4期,且轉移至腹腔與肝臟,原先醫療團隊預估最多僅有半年的存活期,沒想到在持續地接受化學治療後,時間一轉眼過了7年,當時讀高中的孩子也研究所畢業、生兒育女,患者積極接受治療,為自己爭取了更多與親人相伴的時光。
李重賓表示,此案例並不是奇蹟,而是仰賴患者與醫療團隊的信任與合作,讓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