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一位甫屆退休年齡的大學女教授,10年前出現皮膚輕微搔癢及銀白色皮屑,就醫確診罹患乾癬。但屬於輕度乾癬,在皮膚病灶改善後,就沒有積極規律回診。
乾癬性關節炎未規律治療 手指嚴重變形且不良於行
不料去年開始,手腳與下背關節開始感到僵硬腫痛,雖然立即就醫,並確認是乾癬性關節炎,但因輕忽乾癬性關節炎的嚴重性,加上工作忙碌,忽略規律回診,在短短1年內,她不僅關節嚴重退化,手指關節扭曲變形,須以拐杖、輪椅代步,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甚至體內的三高指數也超標,有心血管阻塞的危機,也因此提前退休。
雖然她在這一年裡配合治療、規律回診,皮膚病灶與關節疼痛發炎的狀態也在治療後獲得改善,但疾病造成關節變形的問題及生活的驟變導致心理的影響都是不可回復的傷害。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指出,雖然乾癬無法痊癒,但只要採取正確的治療方式,就能抑制疾病持續惡化。傳統治療以類固醇及口服藥物為主,但目前健保已給付生物製劑,相較於傳統治療屬於大砲型的廣域攻擊,生物製劑可提供如同導彈型的精準治療,可以直接抑制發炎反應。
黃毓惠指出,醫師在為病人設計療程之前,會根據患病面積將病情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3個等級。輕度是指病灶範圍小於全身面積 3%;中度是指病灶範圍占全身面積的3-10%;重度則是病灶範圍大於全身面積的 10%。以治療的原則來說,中度以及嚴重型的乾癬患者,一開始會提供照光以及口服藥治療,若患者已經合併乾癬性關節炎,這些治療僅能控制關節的疼痛,對於關節的破壞本身並無任何幫助,必須接受生物製劑。
黃毓惠表示,生物製劑能標的免疫系統的特定環節,以達到治療目的,不僅能改善皮膚症狀,還能防範共病的發生,有助於延緩關節破壞,減少關節變形的機率。此外,生物製劑對於肝腎負擔也較小,安全性相對較高,乾癬患者一定要規律回診,與主治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