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思培/台北報導〕一位年約90歲女子一個月前跌倒造成背痛、無法站立,只能臥床照顧。電腦斷層檢查顯示她第11胸椎在壓迫性骨折後沒有癒合,椎體內有空洞,在進行椎體成形術後,空洞已經被骨水泥填滿,術後當天就能下床活動及返家。
台灣漸漸步入老年化社會,每年約有6萬名65歲以上年長者,因骨質疏鬆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這種低衝擊性骨折常常只是輕微滑倒或跌坐就造成,不過一旦發生骨折,就會造成嚴重的背痛與日常活動受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黃昭偉說,這類型病人的治療仍以減緩疼痛症狀的保守治療為主,包括臥床休息、止痛藥物及背架的使用,治療時間大多需要數星期。但病人若長期臥床,容易產生肺炎及尿路感染等嚴重合併症,且保守治療後也有一定比例病人骨折仍不癒合,背痛持續。
黃昭偉說,近年來醫界發展出一種新治療方法「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這種治療方法的特點在於使用微創方式,將骨水泥注入發生骨折的椎體,穩定壓迫的椎體並緩解疼痛。手術時間只要約20至30分鐘,骨水泥注入後約10分鐘便會凝固,達到穩定椎體骨折效果,而且傷口很小(只有穿刺皮膚的針孔),病人在手術後就能下床活動及返家,但需要配合使用背架3個月、減少負重及後續骨質疏鬆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