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恩惠/桃園報導]銀髮族常因牙口不好,很難咀嚼較硬的食物,因此飲食方面需要多做功課,讓飲食生活變得更容易,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營養師林恬如表示,年長者隨著年齡增加食量減少、身體機能老化、慢性疾病纏身,需適當調整飲食方式與內容,提出5項建議,包括選擇適當食物質地、必要時少量多餐、充足飲用白開水、適度補充蛋白質,以及遵守慢性病飲食原則等,讓長者吃得健康,提升生活品質。
林恬如說,長者常因缺牙或假牙問題以致咀嚼不良,不但影響吞嚥,食物也難消化吸收,選擇適當食物質地相當重要,若大塊或硬的食物可煮軟或剪至適當大小,維持食物濕潤姓、將食物濃稠度調至適合吞嚥,避免供應果凍、粉圓等彈性食物並坐著用餐。
她提到,長者若食量減少,每天可將餐次分4到6餐,三餐外固定補充水果、餅乾、麵包牛奶等點心,尤其慢性病者應配合進食時間用藥,每天總攝取量可參考國民健康署我的餐盤(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
林恬如說,有些行動不便長者常常水分攝取不足,每日建議飲水量為每公斤30cc,例如60公斤者飲水量為1800cc,需限水者請遵照醫師指示,水分來源必須是白開水,茶、果汁或水果都不行,以免糖分攝取過量,喝水時間以餐間為宜,晚餐後減少喝水,以免半夜上廁所。
她說,有些體弱長者出現肌無力現象,就是缺少蛋白質。不喜吃肉、魚者,可改用蛋、黃豆類製品及奶類,此外,當餐同時攝取黃豆類、穀類與堅果類,也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
至於罹有慢性病的長者的飲食調整,她建議由原先日常飲食內容循序漸進調整,例如每天的甜食,改成兩天一次,再由三天一次減少至一週一次,或一日三次水果減到兩次,最重要關鍵是「攝取量」與「攝取頻率」的控制;對於慢性病病情穩定或整體營養狀況不佳的高齡長者,可徵詢醫師或營養師給予專業建議,適度放寬飲食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