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一名50多歲的黑色素細胞癌接受癌症免疫療法後皮膚出現嚴重副作用,包括紅疹、極搔癢,甚至難以入眠,只好再求診皮膚科;不過長庚醫院和美國合作研究,出現皮膚副作用代表免疫療法發生效果,病患整體存活期延長了42個月。
長庚皮膚科團隊和美國史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合作,針對近兩千名病患研究發現,皮膚出現副作用和病患的整體存活期相關,接受免疫療法後出現皮膚副作用的病患,整題存活期多了42個月。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醫師吳吉妮指出,免疫治療是目前癌症治療的趨勢,但也會產生一些副作用,可能影響病患的皮膚、肝臟、腎臟或內分泌系統等全身各部位。
她指出,皮膚副作用是癌症免疫治療副作用中最常見的一種,約佔3成,比其他器官系統的副作用更早發生,特別是接受合併兩種免疫制劑治療的病患,皮膚副作用的發生率更高達7成,其中嚴重的皮膚副作用約佔1到2成。
研究結果發現,285例發生皮膚副作用的癌症患者,其癌症整體存活期為62個月,而未發生皮膚副作用的1698例癌症患者,整體存活期為20個月。
吳吉妮說,這也暗示接受免疫治療發生皮膚副作用的癌症病患,有較好的免疫治療效果,在國外也有類似的研究發現。
這些皮膚副作用中又以搔癢症和紅色斑丘疹最常見,其它還包括乾癬樣、濕疹樣、苔蘚樣皮膚炎等,以及零星的嚴重個案,包括會在全身多處形成水泡和破皮傷口的嚴重藥物過敏「史蒂文生.強生症候群」(簡稱SJS)與類天皰瘡。
吳吉妮分析,當免疫治療發揮功能時會啟動病患體內的免疫T細胞開始攻擊癌細胞,但也可能傷及部份正常細胞而引發副作用。
不同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能導致不同的皮膚副作用,因此推測皮膚副作用與癌症患者的整體存活期相關,可能與癌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作用機制和皮膚副作用的類型有關。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與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表示,癌症免疫治療的皮膚副作用可能延遲至用藥後的2到3個月才出現,不同於一般的皮膚藥物過敏大多於用藥初期一週到一個月內就發生,因此不可因為用藥時間已久而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