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75歲陳姓老婦罹患滿溢型尿失禁,服藥效果好,結果將藥分享給同樣有尿失禁困擾的妹妹及小姑服用卻沒效,台中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劉昕和表示,尿失禁原因百百種,子宮腫瘤、糖尿病等皆可能導致,最常見的除滿溢型尿失禁,還有尿急性尿失禁及應力性尿失禁,前者服藥、中者調整生活習慣,後者做「凱格爾運動」即可能改善,嚴重則需手術治療。
陳姓老婦因罹患糖尿病,神經病變影響膀胱收縮力,常覺得尿解不乾淨,膀胱內常留有近300毫升的尿液,稍微活動尿就滿溢出來,罹患「滿溢型尿失禁」,經台中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劉昕和診斷並建議其每天多解幾次小便,以排空膀胱內的尿液,同時服用藥物增加膀胱張力,順利獲得改善。
不料,陳姓老婦獲知妹妹及小姑也有尿失禁困擾,就將自己的藥分享給妹妹及小姑服用卻沒效,回診時向醫師劉昕和反映,劉昕和請兩人也來就診,才知陳婦妹妹罹患的是「尿急性尿失禁」,就是膀胱太敏感,當有尿意時會不自主收縮,小便憋不住而漏尿;陳婦小姑則是罹患「應力型尿失禁」,打噴嚏、咳嗽或搬重物出力時就會漏尿。
台中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劉昕和表示,尿失禁的原因有很多種,糖尿病、脊椎損傷或子宮腫瘤等皆可能造成尿失禁。最常見的尿失禁有滿溢型、尿急性及應力型3種。像陳姓老婦一樣的「滿溢型尿失禁」,一般服用藥物即可改善。
「尿急性尿失禁」,則屬於膀胱過動症的一種,因膀胱神經敏感度較高,患者調整生活習慣,例如還沒尿急就先上廁所或調整喝水方式,少喝咖啡等利尿飲料或寒冷食物等即可改善,也可搭配抑制膀胱敏感度或抑制膀胱收縮、加強放縮的藥物,以改善漏尿狀況,嚴重時則可以注射肉毒桿菌方式治療,但注射肉毒桿菌治療尿失禁,也有出血等風險。
「應力型尿失禁」主因防止漏尿的骨盆底肌肉筋膜較鬆,多發生在產婦、停經或年紀大的婦女身上,吃藥效果不佳,適合做類似「凱格爾運動」的骨盆底復健運動,就是夾屁股、提肛,以收縮會陰部肌肉,嚴重則需手術以人工吊帶拉提尿道改善。
劉昕和表示,尿失禁並非專屬婦女,男性一樣可能出現尿失禁問題,若沒有過度喝水等問題,白天尿尿超過8次、夜間超過1次即要注意,合併出現不同種類尿失禁的患者也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