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小病不「藥」那麼多 「針」的不一定較好

2014/11/03 06:00

▲不主動要求打點滴針劑。(繪圖/曾郁芳)

文/張展維

繪圖/曾郁芳

最近又進入秋冬交替的時節,傷風感冒的病號增加。高齡90歲的張阿嬤到藥局櫃台詢問藥物的用法時提到:「之前感冒發燒去診所打針,10分鐘,燒就退了,打針後,整個人覺得舒服很多!」抱怨醫院醫師不幫她打針。

面對這樣的個案,一定要耐心解釋,讓患者知道「打針更有效的觀念」不一定是對的。

其實,打針是給予藥物的方式之一。透過藥物注射到肌肉內或血管,再由血液循環將藥物運送到生病的地方;而口服藥經過腸胃道的吸收,也會獲得同樣的治療效果。不管採取何種方式,最終的目的不外是使身體內發生病症的那個地方,有足夠的藥物濃度。

雖然打針的反應快,但產生不良反應的風險相對較高,且細菌也可能會從注射的過程中,混入人體,造成感染。因此使用上,反而必須更加小心。民眾仍應儘量選擇以口服藥物治療,避免為了迅速退燒或止痛而要求醫師打針。

對於一些急診或住院的病人,醫師為了迅速產生藥效,且必須依藥效,機動調整藥物及劑量時,常會使用針劑藥物來治療疾病。在給藥後,醫護人員也會密集觀察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後的反應。

反觀一般門診疾病或慢性病,在醫師的評估下,給予口服用藥治病應是足夠的,且相對來說,口服用藥相對較方便。

其實一般感冒並沒有特效藥,應該由醫師針對病因給予適當的藥物,不是藥量多,藥效就更好。包括口服藥、打針、打點滴等所有藥物治療,大都不能縮短一般感冒的病程,開藥多半是緩解症狀。

因此像張阿嬤要求要打針、打點滴,對治療感冒而言,很多時候屬於不必要的過度治療。

患者若能自行服藥時,就不一定需要注射治療。「好醫師不必愛打針,治感冒不必多吃藥」,如果發現醫師治療感冒時,都先打一針再說,可別忘記小病不「藥」那麼多,「針」的不一定較有效。(作者為嘉義長庚紀念醫院藥劑科組長、繪圖為嘉南藥理大學學生)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