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青少年腫痛勿輕忽 小心慢性關節炎

2013/11/08 06:00

醫師檢測小朋友的關節是否有問題;圖為情境照,圖中患者非本文當事人。(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幼兒的手部關節出現紅、腫、痛等症狀。(長庚醫院提供)

青少年持續關節腫痛,小心自發性關節炎!

一名國中男生一個月前開始莫名全身關節腫痛,剛開始以為是成長痛、沒有特別在意;不料症狀越來越嚴重,開始發燒,還伴隨全身如刀割般腫痛,嚴重時連筆都拿不起來。

就醫檢查才發現,他的發炎指數非常高,診斷出罹患「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所幸及時就診,再拖下去還可能導致關節變形。

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疾病成因不明,可能是免疫系統異常,造成細胞發炎攻擊關節。臨床從1歲多的幼兒到高中生都有,高峰期發生在11-15歲。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葉國偉指出,家長看到孩子手腳紅腫,很少會聯想到關節慢性發炎,多半以為是扭傷或撞傷,所以先帶孩子去國術館推拿、使用中草藥,還有家長以為孩子是成長痛,沒就醫。

這類小病患平均大約要經過120天(將近4個月)才被確診出來。以該名國中男生為例,也是經過一個多月後,出現急性發作,全身關節痛、發燒等症狀,才到急診就醫。

葉國偉也特別提醒,成長痛多半發生在晚上,時間不長,也不會紅腫熱痛。至於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除了關節腫痛之外,還有早上起床時,會特別僵硬的「晨僵」特色。

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患者接受治療後,約8-9成控制良好,使用最少量的藥物,即可維持症狀穩定,甚至可以不必用藥。

由於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患者有較高的血脂異常風險,醫師也提醒家長,及早診斷與治療,除了保護關節,更有助遠離心血管疾病風險。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