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連日高溫 10天418人熱傷害就醫

2024/07/12 05:30

▲出門在外,務必注意降溫與補水,也要儘量避免在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3時的高溫時段外出進行劇烈運動;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出門在外,務必注意降溫與補水,也要儘量避免在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3時的高溫時段外出進行劇烈運動;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

近期連日高溫炎熱,衛福部統計,今年7月已有418人次因熱傷害就診,其中以7月3日55人次最多。北醫大學急診學科審定教授、開業醫師高偉峰提醒,人體主要靠輻射、傳導、蒸發、對流散熱,當氣溫、濕度都偏高時,散熱效果也會變差,尤其每天午後雷陣雨前要特別小心熱傷害風險。

衛福部指出,今年7月截至7月10日,因熱傷害就診總計418人次,其中近1週為7月5日43人次、7月6日50人次、7月7日38人次、7月8日25人次、7月9日26人次、7月10日33人次,而去年7月全月總計887人次因熱傷害就診。針對熱傷害定義,衛福部指出,熱傷害包括熱及光的影響,如中暑、熱暈厥、熱痙攣、缺水性中熱衰竭、鹽份缺乏所致之中熱衰竭、中熱衰竭、暫時性熱疲勞、熱水腫,或其他特定的熱影響等;另過熱包括氣候過熱所致的意外事故、人為因素過熱所致的意外事故、過熱所致的意外事故。

▲醫師提醒,當氣溫、濕度都偏高時,散熱效果也會變差,尤其每天午後雷陣雨前要特別小心熱傷害風險。(資料照)

▲醫師提醒,當氣溫、濕度都偏高時,散熱效果也會變差,尤其每天午後雷陣雨前要特別小心熱傷害風險。(資料照)

午後雷陣雨前 濕度高更危險

高偉峰說,人體的散熱機制主要有4個,包括輻射、傳導、蒸發、對流等,其中輻射散熱是通過皮膚與周遭環境的溫度差,把較高的體溫往周遭發散,但當周邊環境溫度與人體的37度越接近、甚至超越人體溫度時,散熱效果就會變差,甚至可能反向讓人體溫度提高。

傳導方面,高偉峰解釋,人體任何部位接觸相對冰涼的東西時,熱會從高溫流向低溫處,尤其水的傳導效果是空氣的32倍,這是夏天很多人喜歡玩水消暑的原因;對流的散熱則主要表現在有風吹拂的環境下,通過周遭空氣的流動,也能有效帶走熱量。

蒸發則是人體最重要的散熱管道,高偉峰說,通過汗水蒸發,可以有效率將皮膚表面的熱量帶走,但效果受到人體本身排汗量與周遭濕度影響,比如抗組織胺、抑制腸胃蠕動的抗膽鹼藥物等,都會抑制排汗,而周邊濕度提高則會導致汗滴難以蒸發到環境中,進而無法發揮散熱效果。

因此,高偉峰提醒,民眾出門在外,務必注意降溫與補水,也要儘量避免在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3時的高溫時段外出進行劇烈運動。每天午後雷陣雨前,溫度、濕度特別高,更是容易發生熱傷害的時間段,民眾千萬不要覺得天氣陰陰的,就掉以輕心。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