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B型肝炎難纏 殺手細胞竟成幫兇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
三軍總醫院研究發現,在肝臟中,為數最多的淋巴球「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在慢性B型肝炎患者中,因肝炎引起失衡的氧化壓力,直接毒殺那些表現壓力因子的病毒專一性「T細胞」,進而導致對抗病毒的免疫力不足及缺陷。
根據疾管署統計,台灣成人約有15%的B型肝炎帶原率,仍是重要公衛議題;三總胃腸肝膽科醫師黃瑋琛說,B型肝炎病毒(HBV)帶原者的致病重要關鍵為患者對病毒缺乏有效的免疫反應來清除病毒,而導致持續性的肝臟感染及發炎。
但究竟哪些部分的免疫調控有缺陷?目前仍未完全清楚,甚至已證實一些有害的免疫反應可能會導致肝臟的受損及癌變的可能。
三總發現 與免疫細胞互撲殺有關
研究團隊發現,在肝臟中為數眾多的淋巴球「自然殺手細胞 」,原本是提供保護力來清除被感染及癌變細胞的重要先天免疫細胞(Innate immune cell),卻在慢性B型肝炎患者中,竟然因肝炎中所引起失衡的氧化壓力,而直接毒殺那些表現壓力因子的病毒專一性T細胞,進而導致對抗病毒的免疫力不足及缺陷。
黃瑋琛說,藉由此研究成果,對臨床B型肝炎的病患照顧上也能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也更加證實儘可能緩解B肝感染所引起的持續性肝臟發炎破壞。
B肝患者目前可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干擾素等,已有8種藥物來控制病毒,黃瑋琛提醒,患者定期服藥,避免肝臟持續發炎,也可維持免疫功能正常運作,讓病程獲得控制。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