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比癌症更致命! 醫示警:全台有46萬「心衰竭」病人還沒被找出來

2022/07/28 15:13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左)、董事吳彥雯(右)提醒,全台還有46萬人未被確診心衰竭,一旦出現累、喘、腫症狀,務必到心臟內科進一步檢查。(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心臟衰竭的5年死亡率高達50%、病人6個月再住院率也高達20%,且反覆住院的病人恢復的可能性愈低,致死率不輸癌症。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今舉行記者會指出,根據心衰竭盛行率推估,全台約有70萬人罹患心衰竭,然而有高達2/3、相當於46萬人未確診,主要是「心衰竭」類型中,「心臟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HFpEF)」病患常因其他共病而容易被忽略,提醒民眾一旦出現累、喘、腫症狀,務必到心臟內科進一步檢查。

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任趙庭興指出,心衰竭是65歲以上族群最常見的住院原因,其中每3人就有1人會在住院後1年內死亡、每2人就有1人會在5年內死亡。心衰竭盛行率約是1%至3%,依此推估台灣心衰竭人數超過70萬人,但衛福部2020年資料顯示,實際就醫用藥僅有24萬人,也就是還有46萬人未被確診。

心衰竭主要分為3大類,包括心臟收縮力不正常的心衰竭(HFrEF)、心臟收縮力略為受損的心衰竭(HFmrEF)以及心臟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HFpEF),佔比分別為5成、1成、4成。其中,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因心臟外觀未改變,且患者常有心房顫動、高血壓等共病症狀,較常被忽略,也容易影響醫療人員正確診斷。

心臟基金會董事、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表示,過去針對收縮力不正常的心衰竭已有藥物可醫治,但對於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病患,過去只能做症狀治療,類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概念,沒辦法真正解決病灶、延長病人壽命,然而隨著越來越多臨床實證出現,對於此類病患已有藥物的適應症,可降低病患再住院率、延長存活時間,因此呼籲應要尋求正確的診斷與治療。

吳彥雯也說,台灣是老化速度非常快的國家,心臟衰竭又是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病,不只折磨病人本身,也會折磨家人,如何用門診可以治療的長期口服藥物讓病人不需住院、不會很快死於心臟病,相當重要,目前針對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病患使用的藥物已建議納入健保給付,相信假以時日即可成為臨床常規使用。

醫師們也提醒,心衰竭與胸腔、腎臟、內分泌等疾病症狀相似,病患容易在各科別間來回轉診,卻僅能解症狀,心衰竭雖然分有不同類型,但共同的症狀就是累、喘、腫,建議只要出現症狀就應盡快就醫,進一步透過心臟超音波與抽血檢查,及早發現病況。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