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寒流來襲 嬰兒使用包巾注意髖關節傷害

2021/01/14 14:26

出生即診斷出髖關節發育不良,會以Pavlik吊帶治療,使用時間約4到6週。(記者陳賢義攝)

〔記者陳賢義/台東報導〕寒流波波來襲,不論大人或小孩都喜歡包得緊緊的,但對初生寶寶而言,下肢的包裹是個學問;台東馬偕醫院骨科醫師鄭凱元表示,家長應避免讓嬰兒的髖關節處於不良姿勢,如須包裹或固定嬰兒的身體時,應預留足夠空間,讓嬰兒雙脚可自由屈曲及伸展。

鄭凱元表示,有研究報告指出,日本人、本土美國人和北歐原住民的「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疾病好發率較高,推斷可能於其文化使用包巾包覆嬰兒的方式有關,習慣將嬰兒雙腳拉直裹緊。呼籲媽媽在照顧初生嬰兒時,要特別留意兩支腳有沒一樣長,雙邊鼠蹊部的皺褶是否對稱?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早期治療只需要以吊帶固定,半年後通常可恢復正常,許多新生兒在出生時未診斷出來,等過2歲才來處理,都需要手術介入,而且之後發展的預後都比較差,形成未來的遺憾,提醒家長要早發現早治療。

鄭凱元說,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發生率大約為千分之1至1.5,較常見於女性、第一胎、臀產位、有家族病史、母胎時有羊水減少現象的新生兒,原因與嬰兒關節較為鬆弛及子宮內的空間狹窄導致髖關節脫位的壓力增加有關。髖關節是一個球窩關節,由股骨和髖臼形成,而其發展極需要髖臼和股骨頭的相互刺激,才能形成正常成人包覆性完整的髖關節。反之若髖臼和股骨頭之間不穩定甚至保持在脫位的狀態。髖臼的發展會淺而平,而股骨頭會發展成不平整的圓形且股骨頸的角度改變,將來會有髖部疼痛、長短腳、跛行、臀中肌無力(Trendelenburg gait)、脊椎代償性的過度彎曲、早期髖關節退化等後遺症發生。

其次,髖關節脫臼的新生兒不一定有明顯的症狀,但家長還是可以由一些外觀的徵兆去注意嬰兒的髖關節是否有問題?如活動嬰兒髖關節時是否有聲響或卡住的感覺、雙邊鼠蹊部的皺褶是否對稱、雙邊髖部外展的角度是否對稱、雙腳平放腳是否等長等觀察,在出生幾週內發現異樣並儘快就醫,治療上會以Pavlik吊帶固定,幾週內就可簡單快速地矯正回來。

鄭凱元表示,包裹或固定嬰兒的身體時,應預留足夠空間,讓嬰兒雙脚可自由屈曲及伸展。(記者陳賢義攝)

東馬骨科師鄭凱元示範包裹嬰兒,教導如何保護嬰兒髖關節。(記者陳賢義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