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
台灣乳癌死亡率維持在高原,乳房外科醫師認為,無法下降的原因可能與健保給付的治療指引仍未跟上國際有關,尤其被稱為「最惡癌症」的三陰性乳癌患者在手術前的免疫治療仍未獲給付,呼籲健保署研議給付措施,幫助患者降低復發率與死亡率。
33歲的陳小姐在2年前意外摸到異物感,檢查後發現0.5公分的腫瘤,並確診為早期高風險三陰性乳癌,且短短4個月就擴大8倍、達4.2公分,原本醫師建議使用免疫治療進行前導性治療,但高達10餘萬元的自費費用讓陳小姐卻步。
陳小姐說,後來化療效果不佳,她還是做了免疫治療,腫瘤明顯縮小到2.2公分,經手術切除後,也不需要重建,再加上商業保險等幫助,她完整進行了9次手術後輔助療法,但希望健保能儘快給付免疫治療費用,幫助和她有類似情況的患者。
接受完整免疫化療組合治療 復發風險降6成、死亡率降8成
衛福部國人10大死因統計顯示,乳癌仍居女性癌症死因第1位,且標準化死亡率略有上升。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指出,台灣的乳癌死亡率處於高原,無法下降的原因,可能與健保給付未跟上國際建議有關,尤其三陰性乳癌患者手術前治療仍只有化療,需自費才能進行免疫治療。
中醫大附醫乳房外科教授劉良智則說,國際性研究發現,若早期高風險三陰性乳癌患者採取完整免疫化療組合治療,即手術前8次化療組合與免疫藥物療程、手術切除、手術後9次免疫藥物輔助療法,亞洲人的復發風險可下降超過6成、死亡風險下降近8成,效果優於其他人種。
因此,劉良智指出,早期三陰性乳癌的健保治療仍停留在傳統化療,尚未跟上國際治療指引,是早期乳癌目前最大的治療缺口,呼籲健保署考慮在手術前就提供三陰性乳癌患者使用免疫治療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