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宏仁
報載兩性作家罹患攝護腺癌第三期,現正積極接受治療!其實攝護腺癌症狀不明顯,筆者曾經收治過一位61歲王先生,因為食慾不佳伴隨下背痛,到骨科就診時,醫師發現其疑似骨骼轉移及攝護腺特定抗原(PSA)升高,才轉診至泌尿科,經檢查後發現是攝護腺癌合併骨轉移;以上情境是台灣常見的攝護腺癌病人確診歷程,但其實早期發現攝護腺癌、早期治癒的機會很高!
攝護腺位於膀胱出口,尿道由攝護腺中間通過,常見的良性攝護腺肥大好發於尿道周邊,病人會因為尿路阻塞而意識到有排尿症狀,然而攝護腺癌大多好發於攝護腺周邊區域,因此並不會產生腫瘤壓迫尿道導致的排尿症狀。通常會因為腫瘤大到穿出攝護腺包膜侵犯膀胱或直腸造成排尿或排便症狀,或因為產生腫瘤轉移至骨骼或其他器官導致疼痛,病人才會就醫。但是當腫瘤產生轉移時,通常只能靠藥物控制病情,無法達到治癒的目標。
50歲以上男性 建議定期抽血檢測PSA
早期偵測攝護腺癌兩大利器為抽血檢測PSA及肛門指診。目前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需要檢測PSA及肛門指診,假若數值正常可每2-3年再檢測即可(檢驗間距需與醫師討論),但有攝護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則建議於45歲開始接受檢測。假若病人能定期接受PSA及肛門指診檢查,大多能早期診斷出攝護腺癌。
治療早期侷限型攝護腺癌的方式包含觀察、積極監控、海福刀、冷凍治療、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放射線治療、合併荷爾蒙或化學治療。泌尿科醫師會依據檢驗數據將病人做危險等級分類,再依照病人的身體狀況給予病人最適合的治療建議。
病人若屬於低風險攝護腺癌,可考慮積極監控、長期門診追蹤,不會因為接受任何治療導致下降生活品質,也能密切了解病況。早期診斷有很高的機會治癒癌症,並可保留生活品質。
現在醫療技術及藥品發展已經進入成熟階段,大大提高治癒早期攝護腺癌的機會,希望男性朋友定期接受檢查,以早期因應。
(彰化基督教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