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幼兒哭鬧拒醫 醫療玩具克服恐懼

2021/03/15 05:30

家長千萬不要輕易用「不乖就帶去給醫師打針!」這種說法來恐嚇孩子;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江鈺婷)

文/江鈺婷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需要至醫療院所就醫或施打預防針。但在醫院門診常看到孩子一進診間,看到醫師或護理人員就一邊嚎啕大哭,一邊喊著:「我不要看醫生!」「我不要打針,我要回家!」看著他們滿臉淚痕並用力掙扎的表情,爸媽實在心疼又無奈。

其實,不光是孩子,大人們也會有所謂的「白袍恐懼症」,例如:看見醫生就會心跳加快、血壓上升,甚至緊張到忘了原本想說的話、想問的問題等現象。

別再恐嚇「不乖就去看醫生」

想克服孩子的恐懼,建議家長可用繪本故事分享、布偶角色扮演、醫療玩具操作等方式,來模擬就診時可能發生的情境(例如使用聽診器、壓舌板、用注射針筒打針、吃藥等),也就是用有趣的方式,讓孩子知道看病時可能會發生的事,如此可以有效降低孩子看病前的恐懼和陌生感。

其次,要讓孩子明白看病不是懲罰,而是能讓身體病痛趕快遠離的好方法。因此日常生活中,家長千萬不要輕易用「不乖就帶去給醫師打針!」這種說法來恐嚇孩子,以免加重孩子對醫療人員的害怕與抗拒。

鼓勵孩子說明症狀 提高參與感

當孩子生病需就診時,也建議事先將需要就醫的原因,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好好說明。若孩子較大,也可讓孩子表達他的看法後,再適當給予解答,以減少錯誤想像,或是可鼓勵孩子就診時,自己向醫師表達症狀,以提高孩子的參與感。

家長帶孩子就醫前,也必須先清楚孩子的症狀,包括症狀開始的時間、頻率、家人是否有相同症狀、之前治療的經過等。事先做好筆記,或可將症狀拍照、錄影提供給醫師。避免到了診間一問三不知,若還開始當場逼問孩子,反而會增加孩子的恐懼與抗拒。

醫病雙方良好的溝通有賴病童與家長的配合,因此降低孩子對就醫的恐懼非常重要,建議家長平時就讓孩子熟悉就醫流程,且就醫前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就醫時做孩子堅實的後盾,如此,必能讓孩子克服恐懼,讓就醫過程更加順利。

(作者為羅東博愛醫院兒科個案管理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