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環境污染不只是環保議題,它會損害每個人的健康。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指出,重金屬污染像是鉛、砷、鉻等,充斥在水裡、土裡、空氣裡,甚至藏在食物中。尤其鉛對孩子和孕婦來說,危害風險更高,影響孩子的專注、情緒;引起成人高血壓、腎病、心血管疾病,甚至和腦部退化有相關。他建議從喝乾淨的水和少吃高風險食物做起,才能守住健康。
張家銘在粉絲專頁「基因醫師張家銘」發文提醒民眾,要注意重金屬污染,一旦累積在身體,就會損害健康。這些污染物藏在哪?水裡、土裡、空氣裡,甚至食物裡。鉛、砷、汞、鎘、鉻,這些聽起來像是工廠或實驗室才會出現的名詞,事實上早就成為日常。舊水管、被污染的農田、海洋裡的魚,甚至空氣中飄散的塵埃,都可能會促使民眾默默吞下肚。
張家銘特別點名鉛的污染問題。他說,老舊水管可能把鉛帶進民眾的飲用水和餐桌上,尤其對孩子和孕婦來說,風險更高。它會影響腦部發育,讓孩子的學習、專注、情緒都受到影響,甚至可能增加未來罹患精神疾病的機率。成人長期累積鉛,則可能引起高血壓、腎病、心血管疾病,還和貧血、不孕、流產有關。更糟的是鉛會藏在骨頭中,等到骨質流失時,還會被釋放出來重新傷害身體。
張家銘又說,重金屬進了身體,首先會傷害粒線體,這個細胞發電廠一旦出問題,身體容易出現氧化壓力、細胞損傷,接著會導致慢性發炎。慢性發炎正是各種疾病的溫床,從神經退化、心血管病,到腸胃問題、甚至情緒,都有關聯。
張家銘認為,雖然最近有研究發現,有些特定的乳酸菌,像是德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NBM-04-10-001)和植物乳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NBM-01-07-003),有助抓住腸道裡的鉛,再將它們排出去。不過,健康無法單靠某一項食物或藥品達到,而必須得靠生活中每個小選擇慢慢累積才維護。
他建議,喝乾淨的水、少吃高風險食物、重視居家環境安全,這些看似小事,其實才是最紮實的守護。對健康的威脅,不只是高糖、高油、高鹽,反而是這些日積月累,卻難以察覺的重金屬污染,即使無法完全避免污染,但至少可以減少曝露。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