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心臟病是國人第2大死因,台中市議員林昊佑指出,心臟驟停,1分鐘內電擊成功率最高,超過5分鐘生存率急降,但是台中市公共場合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數量及分布密度遠落後於台北,高風險區域及高齡社區更呈現設備不足,要求市府應啟動行動型AED配置策略,推動計程車安裝AED,結合科技創新,改善現況。
衛生局表示,截至目前為止,台中市公共場所已登錄設置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共1771台,設置量6都中排名第2,平均每10萬人口設置61.76台。市轄29個行政區均已設有AED,且依法應設置的10大類公共場所也已全面完成設置。
市議員林昊佑表示,目前台灣的AED平均密度為每10萬人65台,而日本已達每10萬人554台,台北市更高達100.34台,但台中市仍遠遠落後。此外,現有設備集中於市區,偏遠地區或人口老化社區配置明顯不足,形同「安全真空地帶」。
林昊佑強調,根據國際醫療研究,心臟驟停若能在1分鐘內施以電擊,存活率可達50%至74%;每晚1分鐘,生存率大幅下降。
他進一步指出,新加坡自2015年推動的「AED ON WHEELS」計畫,透過在計程車、商用車輛上配置AED,並結合行動APP定位服務,7年間成功介入160起心臟驟停事件,成效顯著。
林昊佑呼籲,台中市政府應立即推動計程車附帶AED計畫,包括鼓勵計程車安裝AED,並運用APP協助快速派遣,可如新加坡達到成功協助心臟驟停事件。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