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搜尋

健康網》野菇看似無害恐致命! 農糧署籲「不採不食」防中毒

2025/07/12 17:16

健康網》野菇看似無害恐致命! 農糧署籲「不採不食」防中毒

食藥署指出,部分毒性野菇與可食菇類極相似,且其所含毒素無法透過加熱方式去除,如路邊常見的綠褶菇,民眾便常誤食,呼籲應嚴守不採不食原則。(資料照)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台灣溫暖潮濕的氣候,相當適合各類菇類生長,不論是平地或高山皆可見其蹤跡。然而部分毒性野菇外觀與可食用菇類極為相似,僅憑肉眼難以辨別,且其所含毒素亦無法透過加熱方式去除。近年時有民眾因誤食野菇導致食品中毒之案例,經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以分子生物檢驗技術進行DNA物種鑑別,常見誤食之野菇種類,包括綠褶菇(Chlorophyllum molybdites)及擬灰花紋鵝膏(Amanita fuligineoides)等,其中以綠褶菇最為常見。

常見誤食毒菇種類與中毒症狀

綠褶菇含有具強烈刺激性的毒素,誤食可能會造成腸胃不適,出現包括: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急性腸胃炎中毒症狀。擬灰花紋鵝膏則含有環肽毒素,可抑制蛋白質合成並造成細胞壞死,進一步損害肝臟、腎臟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嚴重時甚至導致死亡。

秉持「不採、不食」原則,不慎誤食應速就醫

食藥署提醒民眾,看到路邊或野外不明菇類,應秉持「不採、不食」原則,以免誤食中毒,造成身體不可逆的傷害。若不慎食用來路不明植物並出現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提供剩餘檢體(如疑似中毒之菇類),以利醫師進行正確診斷與治療。

食藥署說,綠褶菇含有強烈刺激性毒素,誤食可能造成腸胃不適,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血便等急性腸胃炎中毒症狀;情境照。(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食藥署說,綠褶菇含有強烈刺激性毒素,誤食可能造成腸胃不適,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血便等急性腸胃炎中毒症狀;情境照。(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轉載自衛福部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1034期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