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搜尋

出國買保險套、口罩轉售恐觸法! 食藥署「限量、規定」一次看

2025/06/25 12:26

暑假出遊潮來臨,食藥署提醒,民眾出國購買食品、藥品、醫療器材、化粧品「限自用」,轉手販售恐挨罰。(記者邱芷柔攝)

暑假出遊潮來臨,食藥署提醒,民眾出國購買食品、藥品、醫療器材、化粧品「限自用」,轉手販售恐挨罰。(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暑假出國潮來臨,不少民眾愛在國外大肆掃貨,回國後順手轉賣未開封的商品賺點外快,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25日)提醒,這樣的行為恐已觸法,尤其像是OK繃、衛生套(保險套)、醫用口罩等,都被歸類為醫療器材,自用攜帶入境有數量限制,若轉手販售更可能挨罰。

食藥署今天召開例行記者會,重申入境攜帶食藥醫粧「限自用」。根據食藥署統計,食品違法販售屢見不鮮,自2021年至今,查獲未經輸入查驗即販售案件共781件,其中744件已裁罰,總罰鍰高達2045萬元,最高單筆罰20萬元,有37件持續調查中。

藥品違規方面,光是在網路上賣藥的違規賣家數量就很驚人,2023年查到有1363家網路賣家違規販售藥品,其中超過7成是無照賣家,2024年雖然有下降,但仍有913家違規,其中有732家一樣是無照經營;去年各地衛生局加強網路巡查,總計檢查5458件,結果發現有1012件涉違法賣藥。

至於醫療器材,若未符便捷通關的品項與數量限制,且未事先申請核准輸入,同樣觸法。2023年共查獲363件,2024年查獲334件,所有案件皆已移交地方衛生局依法處辦。

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粧品組專委楊怡真指出,近年常見民眾從國外帶回除毛儀、血壓計,以及低周波治療器搭配的電極貼片等,回國後違規轉售,經查獲恐面臨高額罰鍰。她提醒,依各類商品適用法規不同,食品可依「食安法」處3萬元至300萬元罰鍰;藥品依「藥事法」可處3萬元至200萬元罰鍰,若情節重大,還可能觸犯同法第83條,最高可判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得併科最高5000萬元罰金;若違反「醫療器材管理法」可處3萬元至100萬元罰鍰;違反「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則可處1萬元至100萬元罰鍰。

食藥署也分享四大類限量規定:

●「食品」方面:錠狀、膠囊狀食品:每種最多12瓶,總量不超過36瓶。一般食品總價值不超過1000美元、總重量6公斤內。

●「藥品」方面:非處方藥每種最多12瓶,總量不超過36瓶。處方藥如果沒帶處方箋,限2個月用量,有處方箋者最多6個月用量,不得超過醫師開立數量。 管制藥品必須持醫師處方,最多6個月用量,不得郵寄。一般藥品若以郵寄方式寄回,需事先申請核准。

●「醫療器材」:以半年為限,OK繃60片、液體OK繃4條、棉棒200支、衛生套60個、衛生棉條120個、日拋隱形眼鏡每種度數60片(限同品牌,最多2種度數)、 矯正鏡片1副、醫用口罩250片。

●「化粧品」:則須符合海關入境報驗規定,特別注意要注意的是玻璃安瓿(AMPOULE)包裝的化粧品須事先申請核准,否則禁止入境。

出國買化粧品留意事項。(食藥署提供)

出國買化粧品留意事項。(食藥署提供)

入境攜帶藥品限量規定。(食藥署提供)

攜帶醫療器材入境時可便捷通關的限量規定。(食藥署提供)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