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是可評估癌症用藥或骨髓移植的檢測,去(2024)年5月納入健保以來,已申報2041件,給付3487萬元,以肺癌、攝護腺癌及卵巢癌等大宗,健保署進一步規劃NGS報告標準化作業,7家醫學中心測試中,預計5月底前指引出爐,下半年全面施行,可望成為有助藥品研發與臨床藥效評估的資料庫來源,提高癌症治療效益。
根據健保署統計,截至今(2025)年2月底,NGS申報件數的前5名癌別占比達85%以上,依序為肺癌672件、攝護腺癌347件、卵巢/輸卵管/腹膜癌320件、乳癌265件、肝內膽管癌164件;以BRCA 1/2基因檢測1019件最多,其次是實體腫瘤小於100個基因的小套組577件、實體腫瘤大於100個基因的大套組423件。
石崇良說明,目前55家醫院提供NGS檢測,有些醫院直接執行,有些則是委託生技公司或實驗室作業,每家報告格式不同,考量健保給付每人一生一次,因此希望相關基因檢測資料可上傳醫療資訊雲,作為未來不同院所用藥參考與互可操作性。
石崇良指出,目前從初級資料到臨床報告,正在進行結構化作業,從基因檢測報告到重大傷病申請所需資料、用藥的事前審查,以及用藥後的療效評估等,共計整理出102個欄位,現由林口長庚、台中榮總、秀傳醫院、永康奇美、柳營奇美、成大醫院、花蓮慈濟等7家醫學中心測試中,預計5月底前會公布執行指引,下半年就可擴及其他醫院使用。
石崇良強調,建構資訊平台後,整體效率就會提升,數位化、格式化有助於形成資料庫,推進藥品研發與臨床藥效評估,提高癌症治療效益。
除了癌症之外,國家衛生研究院及台基盟生技今(25日)也宣布成立台灣全基因體定序聯盟(TWC),結合臨床醫學中心、學研單位與產業界,共同推動基因體定序(WGS)的臨床實證與應用擴展,解決重大公衞問題。
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蔡世峯指出,目前國衛院精準健康計畫已完成5000例全基因體定序,接下來TWC鎖定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腎臟病、代謝異常脂肪肝病變、老化等5大目標,逐步完成2萬例全基因體定序,並提出臨床服務及有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