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健康網》控制飢餓生理學? 醫:重心放飲食運動最簡單

2025/01/24 19:28

研究證實,飢餓是由維持代謝平衡多餘的神經內分泌迴路所控制的,有穩態飢餓、享樂性飢餓、腸道菌驅動飢餓;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2025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最新研究證實,飢餓是由維持代謝平衡多餘的神經內分泌迴路所控制的,有穩態飢餓、享樂性飢餓、腸道菌驅動飢餓,但想這樣「反向」控制控制飢餓生理學,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認為「目前來看太複雜」,建議先把握自己能夠掌握確實的部分,將重點放在飲食、運動、和心理健康方面,才會最簡單又有效益。

蔡明劼在臉書專頁「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發文分享,飢餓生理學的新知識提供了新的可能的治療目標,以調節病理狀況下的食物攝入,包括肥胖和神經性厭食症。像近年來常被提及的「腸道菌驅動飢餓 」,是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和功能可能會影響飢餓迴路;然而,它們在控制食物攝取方面的確切作用仍有待確定。

飢餓的分類

●穩態飢餓:是由食物匱乏引發的,涉及傳達進食需求的神經內分泌、內分泌和代謝訊號。

●享樂性飢餓:發生在沒有迫切熱量需求的情況下。農業發展增加了食物的供應,有利於享樂性飢餓而不是穩態飢餓。

●腸道菌驅動飢餓: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和功能可能會影響飢餓迴路;然而,它們在控制食物攝取方面的確切作用仍有待確定。

腸道微生物群減重需更多研究

蔡明劼指出,腸道微生物群影響宿主飢餓迴路的相關研究在近幾年蓬勃發展,目前已經闡明涉及全身和神經途徑的幾種機制,或透過荷爾蒙(如瘦素、飢餓素、胰島素等)間接影響飢餓,或透過產生直接影響飢餓的代謝物(如丁酸、丙酸等短鏈脂肪酸)。

醫師指出,把人當作老鼠,想藉由操控腸道菌來減肥是不切實際的,不如把重點放在飲食、運動、和心理健康方面;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但蔡明劼提到,目前藉由調節腸道微生物群以減少飢餓的大多數研究,都是描述性的,涉及動物模型,或基於小樣本的橫斷面臨床研究。作為體重管理手段的臨床試驗,產生了相互矛盾的數據。把人當作老鼠,想藉由操控腸道菌來減肥是不切實際的,不如把重點放在飲食、運動、和心理健康方面,才會最簡單又有效益。

蔡明劼說,他從十幾年前就開始關注腸道菌研究文獻,還做過回顧整理。可惜十幾年過去只有在理論上蓬勃發展,在實際應用上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反倒是同樣十年前開始運用的瘦瘦針,現在已經有爆發式的成長,他估計瘦瘦針接下來再紅十年也不為過。

蔡明劼強調,控制飢餓生理學的機制是多維的、複雜的,且尚未完全確定。對應穩態飢餓,就應該讓自己認識食物的營養成分並執行均衡飲食,就能餐餐吃飽、又不會吃到高熱量低營養的食物;面對享樂性飢餓,則做好情緒、壓力、睡眠的管控,讓不必要的多餘熱量降到最低。

蔡明劼說,如果一定要吃的話,平常也留有一些熱量的餘裕,可以偶爾吃,而非完全禁止不吃,這是他認為最能維持健康體態的長久之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