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國內平均每4分2秒有1人罹癌,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今(22日)表示,健保新增與擴增給付癌症用藥規模,從2023年19項藥物、投入43億元,成長至去年的28項、145億元,金額增加2.37倍,其中乳癌就占50億元,今年2月更將挹注5億元給付晚期轉移性乳癌用藥,屆時乳癌除了免疫治療外,幾乎已接軌國際標準治療指引。
石崇良指出,癌症治療對於死亡率下降的貢獻度可達40%,因此健保給付要趕快追上國際指引。2023年新增與擴增給付癌症用藥19項、投入43億元,共5000多人受益,去年更成長至28項藥物、挹注145億元,大約近1.5萬人受惠,不論項目、預算、人數幾乎都是翻倍以上成長。
2022年新增乳癌1萬7366人,位居國人十大癌症第3位,僅次於肺癌與大腸癌,石崇良提到,去年新增與擴增給付的28項癌症藥品中,光是乳癌就占6項、投入50億元。乳癌與其他癌別不同之處,在於可分為4大類,荷爾蒙受體乳癌占40%至60%最高,其次是HER2(第二型人類上皮生長因子接受體)或三陰性乳癌各占15%至20%,再來則是三陽性乳癌。
石崇良指出,目前積極追上國際指引,針對HER2乳癌,去年12月起已將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納入給付,1年挹注經費約11億元,預估可達1700人受惠,每名病人節省120萬至180萬元,今年2月更將投入5億元給付HER2晚期轉移性乳癌的標靶藥,預估嘉惠約1000多人。至此,乳癌就與國際指引接軌得差不多,只剩下免疫治療,再看看能不能快點有好消息。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表示,健保去(2024)年12月起給付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符合特定條件的早期乳癌或轉移性乳癌病友可使用,最大特色是我國首度開放高價癌症藥物皮下注射劑型,將給藥時間從本來注射2至3小時大幅縮短成5至8分鐘。
國內乳癌治療權威、高雄醫學大學教授侯明鋒指出,皮下注射將2種藥物合而為一,但劑型經過特殊設計,確保藥物分散與吸收,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療效與傳統靜脈給藥相當,且無須泡製、沖洗血管等過程,減少醫護人員負擔,化解治療室床位塞車的狀況。
石崇良強調,國內癌症治療不斷前進,但最重要的仍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與治療才是王道,今年國健署乳癌篩檢對象已下修,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多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