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麵條是人類最古老的食物之一,也是許多人的家常美食,許多人會買回家煮,但不同的麵條有不同的保存方式,食藥署在臉書專頁在「食用玩家-食藥署」及食藥好文網發文分享,正確的麵條保存方式,吃得美味又健康。
食藥署指出,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宏銘分享,麵製品依照加工製程可分為「生麵」、「熟麵」與「乾麵」製品,生麵水分含量最高、其次為熟麵、水分含量最少為乾麵。
食藥署表示,除了麵條保存期限,其保存方式要依水分含量決定:
生麵
一般市售生麵產品,包括各式粗細麵條、水餃皮、餛飩皮等,水分含量在25%以上,製成後貯存、運送與販賣,均應冷藏在7℃以下,烹調使用前應以冷藏存放,如置於常溫,以不超過3小時為限。
熟麵
包括將各式粗細白麵條、鹼麵等經蒸煮過產品,例如油麵、超市販售的烏龍麵,水分含量高。因此熟麵同樣也要冷藏保存,在常溫環境下,也不建議超過3小時。建議民眾購買時應注意製麵或販售場所的環境清潔,像是磅秤是否乾淨、麵條是否保存在冷藏櫃等。
乾麵
乾麵製品常見麵條與麵線,透過乾燥、曝曬,讓麵條、麵線水分含量降低,是唯一建議可於常溫保存的麵製品,市售產品如關廟麵、麵線等都屬乾麵製品,只要包裝完整,保存在陰涼乾燥處,一年以內都可食用。
食藥署提醒,有業者為了延長麵製品的常溫販售時間,違法使用防腐劑或殺菌劑,違反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麵糰中不得添加任何防腐劑」。因此若發現麵條有刺鼻味、顏色太白,就不要購買,並挑選包裝完整的麵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