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丁偉杰/嘉義報導〕40歲蔡先生,2年前因車禍造成上下肢多處骨折,神經損傷導致右上臂癱軟無力、未見改善,後來經嘉義基督教醫院骨科部手外科主任黃惠鑛進行頸部及上臂的神經,轉移至癱瘓的神經從事神經功能重建手術,在幾個月復健後,功能逐漸回復,今天蔡先生回到醫院獻花,感謝黃惠鑛恩同再造。
嘉基今天舉行「臂叢神經手術 讓癱瘓的手再活起來」記者會,由醫師部主任杜東峻主持。黃惠鑛專研神經醫學臨床,師承國內神經醫學權威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杜元坤為杜東峻的胞兄,黃惠鑛開場時,尊稱杜東峻「師叔公」,以表尊師重道。
黃惠鑛在神經外科手術臨床經驗豐富,長年來除了與杜元坤醫療團隊在台北榮民總醫院進行癱瘓功能重建手術,自2016年起在嘉基醫院造福患者。
去年杜元坤與黃惠鑛及台北榮總骨科部手外科主治醫師王榮磻一同在歐洲版手外科國際期刊「TH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EUROPEAN VOLUME」發表神經損傷最新重建手術,廣獲好評,最近黃惠鑛接獲歐洲醫師來信詢問相關細節。
黃惠鑛說,傳統神經移植手術成功率1成,最新的臂叢神經手術方式從受傷神經附近找健康的神經,並從中分離並截取一小神經束,再針對受傷的神經做轉移接電的動作,這樣直接將強電力的神經,直接接到功能受傷的神經上,可確保中間電力不會損失在多餘的橋接神經生長上。
他表示,一般人會擔心這樣的切取部分正常神經是否會對身體正常功能有所損傷,其實手術取用的神經部分不多,且都會保留其他共同支配同功能的神經以確保身體正常功能,所以對功能影響幾乎是不會察覺到,成功率達8、9成以上。
至於其他癱瘓功能重建的手術,黃惠鑛說,現在在手術上都有重大的革命,讓原本大家都以為救不了的腦、脊椎或周邊神經損傷,都有很大的機會可以回復適當的功能,國內的神經重建手術在世界上有領先地位,新的重建技術,不僅縮短手術時間,也讓病人能够更簡單的復健,回復功能相當不錯。
他也提醒,一般認為很嚴重的癱瘓型神經損傷,不管是否有接受神經重建手術,復健都非常重要,應盡早求助專門醫生,及早發現才能針對病情給予復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