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坊間流傳經血能排毒,排出量變少身體的毒素就會積在體內,導致子宮生病長瘤,影響婦科功能。對此,婦產科醫師說這樣的說法完全錯誤。
禾馨婦產科診所主治醫師烏恩慈在臉書「烏烏醫師」發文指出,月經的量變少真的就是變少,而不是積在裡面。月經的形成是每個月成熟的卵沒有受精著床後,子宮內膜剝落後截斷的血管產生的血球組織和內膜、再透過子宮收縮排出成為月經組職。
壓力、睡眠、飲食影響經血量
經血總量則取決內膜的厚度、子宮收縮的力道及個人的凝血功能。好比長期疲勞、壓力大或時差造成雌激素分泌濃度低,使得內膜變薄就可能造成經血量變少:如果吃了促進子宮收縮的食物如冰水、含咖啡因的飲料就可能因子宮收縮變強,止血效果變好,而導致經血量變少。因此每個月排出的經血總量都不同,這些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並不會影響子宮功能。
若有服用避孕藥、放置子宮內避孕器(蜜蕊那),子宮內膜受到黃體素的刺激會暫時性的萎縮,也會讓經血變少,但通常停藥後或避孕器取出三個月內就會恢復正常,並不會永遠都變少。
烏恩慈說,有人擔心量太少是否會造成不孕,這樣的說法對了一半。因為月經量變少雖然是一種警訊,卻不表示一定會不孕。因為想要懷孕最重要的是有沒有排卵,當身體熱量不足、壓力過大導致無排卵時,經血量就會驟減甚至變黑。因此,若在備孕中又發現經血變少時,可藉由量測基礎體溫(確定有高低溫起伏、高溫期大於十二天)及利用排卵試紙確認是否有排卵,如果都正常則可不用過度擔心。
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狀況可以說月經少代表受孕能力差,就是子宮流產手術後子宮腔內產生沾黏,當子宮腔內沾黏時胚胎無法著床,經血量也會變得稀少。這時就要利用子宮鏡手術將沾黏分開,才有機會再懷孕。
烏恩慈強調,經血量的多寡的確受到身體壓力、睡眠、飲食所影響,每個週期都可能不同,若改變幅度不大無須煩惱。但倘若劇烈改變,又正在備孕階段,建議先確認是否有排卵及子宮腔內的狀況,避免影響到受孕機率。另外,經血的量和卵巢功能是否退化並無關聯。一般來說,當卵巢功能退化時,會影響的是卵子成熟的時間會縮短,造成月經週期變短,而不是整體的量變少。例如,以前可能是三十天慢慢縮短成二十天,甚至一個月來兩次。因此當經血變少時,不用擔心是更年期提早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