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醫學研究》鋰鹽治躁鬱症 基因對了才有效

2016/05/26 06:00

情境照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鋰鹽」是醫界治療躁鬱症常見用藥,但高達2/3的患者使用後,卻不見成效。根據台灣大學和台大醫院參與的跨國研究發現,此藥是否發揮效用的關鍵原因在於有無特定基因,未來可先進行基因檢測,確認符合條件再用藥,將有利於精準治療,相關研究成果已刊登於今年3月的國際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上。

此項研究由台灣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及其他19個國家共同合作,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郭柏秀表示,研究從2009年展開,針對2563名使用鋰鹽治療的躁鬱症患者,採用全基因體掃描方式,分析人類染色體上超過600萬個位點,追蹤2年後發現,第21對染色體上的「長鏈非編碼轉錄體基因」的特定「位點」與鋰鹽治療反應有關,帶有「AL157359.3」基因,不只療效較佳,復發率也較低。

郭柏秀指出,「長鏈非編碼轉錄體基因」並非一般基因,無法轉錄出蛋白質,供生理作用所需,但卻具有調控其他基因的能力,每個人身上都有,只是基因型別不同,有關「AL157359.3」基因相關的特點與藥效機轉,仍有待進一步釐清。

郭柏秀強調,1960年代中期以來,鋰鹽被視為是治療躁鬱症相對有效的藥物,在許多國家仍是第一線用藥,但卻有不少副作用,包含:影響中樞神經造成記憶力減退、干擾血糖控制、造成腎功能負擔等,因此該研究的發現跨出重大一步。

未來只要能再找出更多影響相關藥效的基因,有助於發展出更完整的篩檢技術,可先檢測患者是否具有與鋰鹽治療反應有關的基因後,再進一步用藥,不只能提高藥物效用,並可避免部分患者要忍受藥物無效,又被副作用折磨的情況。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